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河南墜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南地方戲曲。起源於河南和皖北的道情、鶯歌柳、三弦書等。流行於河南及鄰近各省。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棗木簡板,邊打邊唱。也有二人對唱,一人打簡板,一人打單鈸或書鼓。伴奏者拉墜琴,並用腳踏的梆子打節拍。唱詞基本為七字句。
經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事用的小手摺。《水滸傳》第一八回:「只見何清去身邊招文袋內,摸出一個經摺兒來。」《儒林外史》第二○回:「只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廝,右手拿著一本經摺,左手拿著一本書。」
叉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袋口成叉角的布袋或麻袋。《金瓶梅》第六○回:「一個急急腳腳的老小,左手拏著一個黃豆巴斗,右手拏著一條綿花叉口,望前只管跑走。」《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個人走將進來,將肩上叉口也似一件東西,往庭中一捽。」
點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醫針灸療法上針刺的手法。是以左手捏緊皮膚,右手持針,用拇指、食指握針柄,中指緊貼針尖上部約一分左右處,迅速刺入皮下淺層靜脈,立即出針,然後擠壓出數滴血液的方法。一般多用三稜針,針刺部位以手指或足趾端耳尖委中穴及太陽穴等為最常用。
梨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唱梨花大鼓者所執的半月形銅片。《老殘遊記》第二回:「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裡,便丁丁當當的敲。」也稱為「銅板」、「犁鏵簡」。
駕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稱操舟的人。《通俗編.藝術》:「杜詩稱梢公曰長年三老,猶此時俗謂之家長。家,當是駕音訛,以其駕舵、駕艣,故號駕長耳。」《儒林外史》第六回:「那掌舵駕長害饞癆,左手扶著舵,右手拈來,一片片的送在嘴裡了。」
簡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兩片長竹片組成,靠近下端處各置一銅鈸,用左手夾擊發聲,常與漁鼓合用。此樂器多用於戲曲或道情類的說唱樂曲中。
針筆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紋身刺字的工匠。《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劉知遠出去將錢雇倩針筆匠文身,左手刺個仙女,右手刺一條搶寶青龍,背脊上刺一個笑天夜叉。」
腳高步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走路步伐不穩。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他自吃醉了,這等腳高步低,立也立不住。」《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左手掮著個被套,右手把個大布袖子晃蕩晃蕩,在街上腳高步低的撞。」
倒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彎下軀體。《水滸傳》第七回:「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往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