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畫蛇著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賽開始之後,其中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就畫好蛇,於是拿起酒準備要喝,看著別人還在慢慢的畫著,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握著筆又在地上畫了起來,並且還得意地說:「我還能有時間給蛇畫上腳呢!」蛇腳還沒畫好,另一個人已經畫好了蛇,就把酒搶過去,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能再給蛇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給喝了。那個替蛇畫上腳的人,最後就失去了原本是屬於他的那壺酒。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畫蛇添足」,用來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
龍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寶劍的名稱。《戰國策.韓策一》:「龍淵大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鴈。」晉.劉琨〈扶風歌〉:「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也稱為「龍泉」。
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是古代用於重要祭禮中的合舞,舞者右手持羽毛,左手持籥,依受獻者的社會階級不同而有二佾、四佾、六佾、八佾等陣容的差別,以八佾舞最為隆重。
猗猗靡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隨的樣子。《老殘遊記》第一○回:「那左手進退揉顫,其餘音也就隨著猗猗靡靡。」
長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1)傜族的打擊樂器。鼓身木製,腰細而實,兩端鼓腔蒙皮。全身塗漆,並有彩繪花紋。演奏時,斜挎胸腰,邊用手擊奏邊跳舞。(2)朝鮮族的打擊樂器。源於古代的細腰鼓。鼓身木製,長約七十公分,鼓腰細而中實,兩端為粗而中空的鼓腔。用鐵圈蒙牛皮做鼓面,繫皮條或繩索,可以調整鼓的音調。演奏時,擊帶掛於胸前或置於木架上,右手執細長竹製鼓杖敲擊,左手大指按鼓框邊,其餘四指伸直拍擊。技法豐富,節奏繁複,多用於長鼓舞、農樂舞及器樂合奏。
八角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打擊樂器。是滿族的民間樂器,明末傳入北京。為單面蒙皮的八角形小鼓。其中七邊各開一長形孔,用銅軸串上兩個小銅鈸,另一邊木框上常繫有兩根長穗。演奏時,左手執鼓,鼓面豎立,右手敲擊鼓面。早期用於滿族八角鼓戲,現為單弦主要伴奏樂器。
無計所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4>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5>。太子6>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溫舒》。 (2) 樊於期:?∼西元前227,戰國時秦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希望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3) 偏袒...
試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於小孩滿週歲時,長輩將書本、算盤、筆墨等各種物品擺在孩子面前,讓他隨意抓取,藉此預測其未來志向和性情的一種習俗。《幼學瓊林.卷二.老幼壽誕類》:「周歲試周,曰晬盤之期。」《里語徵實.卷中上.試周》:「漢高祖試周,左手提戈,右手取印。」也稱為「抓週」。
被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門時裝被褥、衣服、雜物等的袋子。《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左手掮著個被套,右手把個大布袖子晃蕩晃蕩,在街上腳高步低的撞。」《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店夥忙著騾繩解扣,就要扛那被套。騾夫說:『一個人兒不行;你瞧不得那件頭小,分量夠一百多斤呢!』」也稱為「被搭子」、「被袋」、「被囊」。
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豆與麥。比喻容易分別的東西。《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三國志.卷四○.蜀書.彭羕傳》:「先民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為也。況僕頗別菽麥者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