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寄宿制兒園(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宿制兒園為大陸地區兒園的類型之一。其特點是:(1)兒童整週在兒園寄宿,週末由家長接回,星期一復送入園(有條件的家長一週中亦可將孩子接回一至二次)。(2)兒園負責孩子的食宿、一般疾病護理以及衛生保健和教育工作。(3)日間活動與全日制兒園相同。(4)特殊工作內容包括:為兒童提供營養豐富的晚餐,保證兒童晚間有足夠的營養;安排好兒童晚飯後的活動,排除父母不在身邊的孤獨、寂寞感;照顧好兒童夜間睡眠,確保兒童健康、安全。  大陸地區的寄宿制兒園之歷史,可追溯至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等邊區創辦的寄宿制兒教育機構——保育院。當時凡屬外出工作或公務纏身的八路軍抗戰將士及工作人員的年子女,...
兒教師培育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教觀念可遠溯至孔、孟、荀及朱熹、王陽明等人,不過真正形成制度及設校則始自清光緒二十九年之〔奏定學堂章程〕中設立的蒙養院。蒙養院以附設於「各省府廳州縣以及較大市鎮」之育嬰堂、敬節堂內,經費由該堂等開支,專為保育三歲至七歲之兒。蒙養院規定每日授課不得超過四小時,師資由女子師範生擔任,課程主要為遊戲、歌謠、談話及手技四項,不過因師資素質欠佳,實施未臻理想。我國第一所兒教育機關,是由基督教傳教士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於武漢設立,同年吳朱哲女士自日本保姆養成所學成歸國,於上海創辦保姆傳習所。
  民國元年,〔師範教育令〕第十條第二項規定:(1)女子師範學校於附屬小學外,應設蒙...
  〔兒園教玩具配備目錄〕是大陸地區指導和改善兒園教育條件的有關文件。由國家教育委員會於一九八六年三月頒發。該目錄根據〔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和全國統一的兒園教材(師用書)編製而成。其中將兒園教玩具分為體育器材、角色遊戲、結構遊戲、沙水、計算、美工、音樂、語言、常識、勞動工具及活動室專用設備等十類七十種,按一所兒園大、中、小三個班的規模最基本的用量計算配備數量。其中還列入了一些選配教玩具,以供兒園按比例增減配備數量和適當選購。
  中國中小學兒教師獎勵基金會經大陸地區核准,是國家教育委員會指導下從事募集獎勵基金、獎勵中小學兒園優秀教師活動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成立於一九八六年教師節。基金會的宗旨是表彰優秀教師的功績,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鼓勵他們終身從事教育事業,同時推動社會關心和支持教育,促進國家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基金會設理事會作為領導機構,理事由有關方面協商產生或調整,在理事中推選產生副理事長若干人及常務副理事長一人。一九九一年第五屆理事會共有理事八十一人,理事長王霞,副理事長周谷城、費孝通、雷潔瓊、周培源、錢偉長、蘇步青、張承先、郝建秀、柳斌、鄒時先。
  根據〔中國中小學兒...
兒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教育亦稱學前教育,在大陸地區一般指三至六歲兒童的教育,廣義亦可指○至六歲兒童的教育。前者主要指兒園教育,後者則包括托兒所、兒園教育兩種機構及形式。
  一九四九年後,大陸地區在兒教育形式、內容上學習原蘇聯。除接管公立稚園外,各地還根據一九五○年政務院頒布的〔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接管了外國所興辦的稚園、孤兒院、育嬰堂、慈院等機構二百餘所。此外還陸續將所有私立稚園改為公立。
  一九五一年十月政務院頒布〔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將兒教育列入學制,並將實施三至七歲兒童的教育機構定名為「兒園」。此後,「稚園」...
  中國福利會婦事業樟樹獎是中國福利會於一九八五年設立,用意紀念中國福利會的創始人、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同時表彰長期從事婦女兒童保健或兒童文化教育工作並有顯著貢獻的人。該獎用宋慶齡生前喜愛的樹木樟樹命名。凡是從事婦女兒童事業,在婦女兒童保健、教育、文化、體育以及科學研究方面有重大貢獻、成績卓著者,不論其民族、信仰、黨派、職業、性別如何,均可獲獎。獎勵基金從社會人士捐贈中國福利會的款項中提取。樟樹獎原定每年授獎一次,在每年的中國福利會創建紀念日六月十四日舉行,一九八八年後改為兩年一次。
  〔兒園暫行規程(草案)〕是大陸地區政府於一九五二年三月頒發的關於兒教育的規章。規章對兒園的任務、培養目標、領導體制、設置與類型、規模和編制等作了如下具體規定:
1.兒園的任務是教養兒,使他們的身心在入小學之前獲得健全的發育,同時減輕母親對兒的負擔,使母親有時間參加政治生活、生產勞動、文化教育活動等。2.培養目標主要為:(1)培養兒基本的衛生習慣,注重其營養,鍛鍊其體格,保證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2)培養兒正確運用感官和語言的基本能力,增進其對環境的認識,以發展兒的智力;(3)培養兒愛國思想、國民公德,和誠實、勇敢、團結、友愛、守紀律、有禮貌等優良品質和習...
兒教育方針(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教育方針指國家根據政治和經濟的要求,為實現兒教育目的所規定的兒教育工作總方向。內容包括兒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等。在大陸地區,目前兒教育方針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兒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2)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促進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兒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其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發展智力;萌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
  〔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是大陸地區有關兒園教學工作的文件。由教育部於一九五二年頒布,並於一九五四年作過一次修改。文件具體闡述了兒園大、中、小各班兒的年齡特點和教育要點;規定了按年齡分班的學習期限:小班三至五歲,中班五至六歲,大班六至七歲;還規定了兒園各科教學的目的、內容、教學要點及設備要點等。
  其中規定兒園的課程設置為:體育,包括日常生活、衛生習慣、體操、遊戲、舞蹈和律動等;語言,包括談話、講述故事、歌謠、謎語;認識環境,包括日常生活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圖畫、手工,包括圖畫、紙工、泥工、其他材料作業等;音樂,包括唱歌、表情唱歌、聽音樂、樂器表演;計算,包...
稚師範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稚師範學校是指國民政府時期培養兒教育師資的中等師範學校。分教會辦、民辦和公辦三類。其中由教會辦的有廈門的懷德、蘇州的景海、福州的協和、杭州的弘道、長沙的雅禮以及北平的燕京等稚師範學校或女子師範學校稚科,設教育學、宗教學、聖道教法、英語等,以英語課占時為最多,畢業生大多服務於教會兒園;民辦的有廈門集美稚師範學校、北平稚師範學校、南京曉莊稚師範學校及上海稚師範學校等;公辦的有江西稚園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