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8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膠柱調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膠柱鼓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膠柱鼓瑟」典源作「膠柱調瑟」,出自於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話。老子說:如果有人單拿一代的法制,卻要求能歷代適用,以為不能有所不同。這種作法,就好像有人先用膠把瑟的弦柱黏住了,再來演奏它,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了。事實上,通達道理的人會隨時勢環境變化來通權達變,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所立法制也就不同。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會不同,並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們有所不同,而是古今時勢已經改變了。所以後代的君王不應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而是要去學習古代君王因應時代需求的立法觀念,掌握這種觀念才能順著新的環境而有所調整變化。後來「膠柱鼓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變出,用來比喻...
生物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物圈1.1 由來1.2 生物圈二號1.3 *引用相關文獻*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及其依存的地方,其範圍大約為海平面上下垂直10公里,這個範圍包括水域、低層大氣及部分地殼表面所組成的區域。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上下100公尺的大氣層、水圈、岩石層,這裡是生物圈的核心。如果將地球比作一個蘋果,生物圈的範圍就像蘋果的外皮。在這一層薄薄的區域內,供養著各式各樣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生長。<註1> 由來一般認為生物圈是從35億年前生命起源後演化而來的,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半導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半導體1.1 用途1.2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1.3 引用相關文獻 半導體1.通常把導電體和導熱性差或不好的材料稱為絕緣體。而把導電、導熱都比較好的金屬稱為導體。半導體就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物質。<註1>2.與金屬和絕緣體相比,半導體材質的發現是最晚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當材料的提煉技術改進之後,半導體的存在才真正被學術認可。<註1>3.已知的半導體材料高達600多種,但以矽材料所製成的電子原件,用途最廣也最為重要。<註2>4.半導體的導電性具有很容易控制的特性,這也是為什麼半導...
鏤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智慧財產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館之重製。時事報導之利用。中央或地方機關著作之轉載或公開播送。個人或家庭非營利目的之重製。正當目的之引用。盲人福利之重製。供試題之重製。公益活動之利用。為播送目的之重製。原件之公開展示。長期展示著作之利用。電腦程式之重製。第一次銷售之原則。時事論述之轉載與公開播送。裁判程序、機關或議會公開陳述之利用。翻譯之合理利用。 智慧財產權立法之目的基於造福人類、帶動社會進步的理念下,智慧財產權法制立的目的,是為了讓原創者享有自己的智慧結晶所帶來的成果,並獲得經濟或名聲上的回報,同時也鼓勵更多有能力的人願意付出、造服人群,帶來更為進...
鄭清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鄭清文,民國二十一年出生在桃園的李姓農家。翌年,由舅父收養,取名鄭清文。七歲入小學,受日本教育。光復後,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民國四十三年考上台大商學系。民國四十七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報副刊」發表處女作「寂寞的心」。以後,陸續發表許多新作。民國五十一年,「文星雜誌」舉辦創刊五週年紀念徵文,鄭清文以短篇「我的傑作」獲獎,從此奠定寫作信念。民國四十九年,退伍後回華南銀行復職,並與陳淑惠女士結婚。他的小說從六十年代開始集結出版。「簸箕谷」、「故事」、「校園裡的...
對驢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牛彈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牟子(?∼西元79年),本名牟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牟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牟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
夏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他是抗戰前期影響較大的劇作家之一。1915年入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染色科。1919年受五四運動激發,和同學共同組織杭州五•八遊行。1920年夏畢業,秋被保送赴日本留學,接觸馬克思主義。1921年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專門學校電機專業。1924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國是」途經日本,夏衍和同學前去迎接,受到孫中山熱情對待,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底夏衍從學校獲得工學學士學位,擔任國民黨駐日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部長。1927年因駐日支部被支持南...
書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籍版面的照片。通常放在工具書、論文或雜誌內作插圖,作為引用書籍的介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