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99 ms
共 2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符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祥的徵兆。《管子.水地》:「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
|
攻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錯,磨玉石。本指琢磨。語本《詩經.小雅.鶴鳴》:「它山石,可以為錯。……它山玉石,可以攻玉。」今用作以他人為借鏡來改正自己的過錯。
|
朝聞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上聽到道理,晚上就用以改正自己的缺點。比喻人能勇於改過。《晉書.卷五八.周處等傳.史臣曰》:「朝聞夕改,輕生重義,徇國亡軀,可謂志節之士也。」金.侯善淵〈沁園春.道德陰符〉詞:「背覺合塵,朝聞夕改,馬劣猿顛難捉擒。」
|
痛滌前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力改正過去的錯誤。《清史稿.卷二二○.諸王傳.聖祖諸子傳》:「今允禵居馬蘭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滌前非。」也作「痛改前非」。
|
草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草創、初設。《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誼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乃草具其儀法。」
|
雌黃信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信口雌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
羞惱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惱羞成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惱羞成怒」原作「老羞成怒」。每個人皆有羞恥之心,有的人感到難為情時,會設法改正錯誤,除去羞恥之處;有的人卻硬著頸項不願悔改,反而發怒來掩蓋自己的羞恥,指責他人,這種情形便是「惱羞成怒」。《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敘述安老爺為眾人解釋十三妹為何要報父仇,十三妹的父親原本在朝為官,他的上司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十三妹為妻,但十三妹的父親是個尚氣節的人,平日不喜歡其上司趨炎附勢的作法,因此不肯答應,上司見自己被拒絕,便老羞成怒,藉公務之便,彈劾十三妹之父,將他下獄害死。文中的「老羞成怒」,與「惱怒成怒」的意思相同,都是極為羞惱,轉而發怒恨人。後來「惱羞成怒」這句成...
|
屢教不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次教導,仍不改正。如:「因為他經常犯錯,卻又屢教不改,他的母親才會發這麼大的脾氣。」
|
慣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偷竊而不改正的人。如:「慣竊是警察局的常客。」也作「慣賊」。
|
蒲鞭示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有罪過的人,只以蒲鞭稍加處罰,使對方能知恥改正。典出《後漢書.卷二五.劉寬傳》。後比喻為政仁慈寬厚,或指極輕的刑罰。也作「蒲鞭不施」、「蒲鞭不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