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後先任職於銀行,後來擔任上海郊區中學英文教師。1922年,張愛玲2歲時,張志沂任天津津浦鐵路局英文書,全家搬家到天津32號路61號大宅[4]。1924年,4歲的張愛玲進入私塾學習。同年,張愛玲的姑媽張茂淵(1898-1991)赴英國留學,母親黃素瓊改名黃逸梵,撇下子女陪同前往。張志沂遂將所納之外室接到家中,並沉迷於鴉片。1928年,黃素瓊從英國回國,張家搬回上海。1930年,張煐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居住在寶隆花園(今...
亞斯伯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2011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星期三是藍色的》(丹尼爾.譚米特)《家規》(茱迪.皮考特)《深夜小狗神習題》(馬克·海登)《去月球》(To the Moon,使用RPG Maker製作的冒險遊戲,2011年11月發售)《星星小王子》(Asperger Syndrome,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吠陀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阿利安人與吠陀時代文明2 吠陀3 奧義書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阿利安人與吠陀時代文明印度河文明其後神的消失,在數百年之後,來自中亞草原的遊牧民族──阿利安人,他們來到了印度河流域,開始侵入這一地區。他們征服了當地土著,定居於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區,這種入侵從西元前一千五百年一直持續到西元前一千一百年左右。這些新進入者雖然帶來了破壞,但同時也帶來了偉大的文化,形成了以吠陀經為聖典的吠陀時代。 吠陀吠陀是梵語,其為「知」的意思。真正的吠陀有四部,為:《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
古印度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經有了文明的曙光。以哈拉巴、摩亨佐‧達羅等城市為代表,創造出了雄偉的城市、神的文字、原始的宗教。西元前一千兩百年左右,古印度文化的中心逐漸轉移到了恆河流域。在這過程中,阿利安人又譜寫了古印度文明的另一篇章。古印度文明雖然是高度發展且範圍廣大的文明,但其輪廓極為模糊不清,然而它們存在的事實,卻可以經由散落在南亞各地的遺跡來發現(註一)。 古印度文明的遺跡 達羅毗茶達羅毗茶遺跡位於今天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庫奇濕地,於西元1967年被發現。這個城市遺址東西寬781公尺,南北長630公尺,裡面有一個邊長...
完形諮商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件生命中最懊悔的事情,並且利用肢體語言適當的表現出來,因而使自己去感受別人給予當事人的反應。我有一個密:讓當事人敞開心胸,說出自己覺得羞愧有罪惡感的事。伴隨感受:透過活動的進行,持續的感受得自己的不愉快以及挫折感,因而漸漸使當事人能接納和面對它。填句遊戲:即諮商員給當事人事實的回饋以及反應,因此可在當事人透漏訊息之後,向他說「我可以為你補充一句話嗎?」,因而使當事人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完形諮商理論英文關鍵字:Gestalt theory of counseling 參考資料註1牛格正/著。諮...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艷似雲霞,吃起來,清嫩鮮美,嘆為觀止。袁枚急請教做法。主人不肯傳,笑道:“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你肯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訴你。”袁即席折躬,躬畢大笑,說;“我今為豆腐折腰矣!”主人告訴他這個菜叫“雪霞美”,以豆腐似雪,芙蓉如霞而得名,並告訴他如何烹調。袁枚歸家後如法炮製。毛俟園吟詩記此事雲:“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調,誰知解組陶元亮,為此曾經一折腰。”袁枚為豆腐折腰,一時傳為美談。在袁枚的提倡下,豆腐列入佳肴,大為流行。如浙江的“東坡豆腐”,蘭溪的“五香豆腐”,無錫的“鏡箱...
進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外入內。如:「隨著大師講解,聽眾也隨之進入了他的藝術世界。」
2.到達某一種時期、狀態。如:「雖然時序進入了秋天,天氣依然酷熱難耐。」
有利可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利益可以謀取。《發財訣》第一回:「忽見一家店鋪在那裡燒料泡,心中暗忖,把這個販到香港,或者有利可圖,我何妨試他一試?」
歐亨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的版本也有收錄的。除了以上代表作,還有〈愛的聖誕禮〉、〈忙碌的一天〉、〈七月忘憂草旅館〉、〈麵包的密〉、〈改邪歸正〉、〈打是情罵是愛〉、〈蒲公英約定〉及〈最後一葉〉等。資料來源:中文維基百科責任編輯:呂友仁
蘇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子之書」,向朝廷推薦,一時文名大顯,士大夫爭相結交。嘉祐三年,仁宗召試舍人院,洵上書辭謝。五年,任書省校書郎,次年任霸州文安縣主簿,與姚闢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即是為宋室歷代先皇編寫傳記,書成,不久即病逝,追贈光錄寺丞。其散文得力於〈戰國策〉、〈史記〉,長於議論。其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言語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曾鞏說「煩能不亂,肆能不流」。例如〈心術〉篇,文中大量運用判斷句式,語氣堅定有力,行文猶如主將部伍行陣,整齊而有變化,富有節奏感。其文章風格是以雄奇為主,而又富有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