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悚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卜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尺、好幾個標準;所以當中國主義強大起來,他們就背棄台灣價值。……”卜大中在《南北韓,統一必亡》序文〈蛋,統一不是萬靈丹〉,一語點出許多的統一盲點:「儘管台灣與中國沒有像東西德、南北韓那樣歧異的經濟體制差距,但卻有他們沒有的國族主義對抗……中國的大漢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是相衝突的……中國民族主義在經濟崛起後已以仇外報復式的姿態出現於國際政治中,也是西德、南韓所沒有的……中國這種敵意國族主義的第一個敵人就是台灣民族主義。」,「海峽兩岸儘管同文同種,但一元威權文化與多元民主文化所形成的人格特質,已塑造了『異質的民族』,實際...
痴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蠢拙。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三折:「跳不出這塵寰世界,我覷了委實痴騃。」也作「痴呆」。
蠢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也作「呆若木雞」。
愚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痴蠢。如:「他看似愚痴,其實才智過人。」
自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尋苦惱。[例]他常為言語拙以致得罪別人而自苦不已。
大愚不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非常愚,冥頑不解。語本《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拙口鈍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不會說話,拙於言辭。元.高文秀《諕范叔.楔子》:「須賈平日拙口鈍辭,猶恐應對有誤。」也作「拙口腮」、「拙口鈍腮」。
心拙口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拙,不善言辭,常用為自謙之詞。《程乙本紅樓夢》第三○回:「你也試著比我利害的人了,誰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著人說呢?」也作「心拙口」。
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無知的人。[例]他外表像個愚人,其實只是不願在小事上與別人計較罷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