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金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高貴的爵位。唐.韓偓〈與吳子華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懷恩敘懇因成長句四韻兼呈諸同年〉詩:「聲名烜赫文章士,金紫雍容富貴身。」
良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友、好友。晉.趙至〈與嵇茂齊書〉:「良儔交其左,聲名馳其右。」晉.盧諶〈贈崔溫詩〉:「良儔不獲偕,舒情將焉訴。」
高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顯赫的聲名。《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嚴光傳》:「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三:「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
佳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足,欲使其隱而勿見;後得齊威王賞識,任為將軍。齊、魏交戰,困龐涓於馬陵,萬弩俱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著有《孫臏兵法》。據《漢書.藝文志》所載,書凡八十九卷。今據近代出土之竹簡本引錄。 (2) 威王:齊威王(?∼西元前343),姓田,名因齊,戰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田午之子。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齊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3)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將。曾推薦孫臏於齊王。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田忌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4) 幾:音ㄐ|,將近、差不多。 (5) 齊三枼:齊國三代。枼,疑為「世」。 2、「黷...
名傳遐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名傳播,遠近皆知。如:「麻婆豆腐是四川名傳遐邇的菜餚。」
炫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迷亂疑惑。《三國志.卷五七.吳書.張溫傳》:「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原是打聽得潘富翁上杭,先裝成這些行徑來炫惑他的。」
歿而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雖死而聲名長存。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表〉:「伏望陛下憫念桑榆,寢停綸綍,放歸私第,明告公朝,則老臣知止之榮歿而不朽。」也作「歿而無朽」、「死而不朽」。
含血潠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去隨緣隱居起來,最好不要將名字留存於世間。」結果崇覺空禪師後來落腳於天臺山,不但未能隱姓埋名,而且聲名遠近皆知。果然,不久之後,禪院失火,禪師除了勞動於土木重建外,對於傳道解惑的功課未曾懈怠。也許是對無法遵循死心禪師的囑咐,有所愧疚,他曾經作了一首野狐偈頌(佛教詩歌,四言一句),大意是說:「若要含血噴人,必先弄髒了自己嘴巴。自己就一隻不守清規的野狐,每天說一些自以為是的佛法,不就像野狐迷了路,狂走一般。這時要有一聲棒喝,將野狐喚回,急煞步中,野狐骨碌翻了個筋斗。」百丈和野狐,在佛教中都具特殊意思。百丈清規是禪居應守的規矩;野狐,則象徵了偏解的佛理。崇覺空禪師以此自喻,說自己偏解佛法,有如含血...
惡聲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聲名狼藉」。見「聲名狼藉」條。01.《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司馬貞.索隱:「言其惡聲狼籍,布於諸國。而劉氏曰『諸侯皆記其惡於史籍』,非也。」(源)聲名狼籍"> 
地望高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聲名狼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