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51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邊或高地陡峭的邊沿。唐.韋應物〈至西峰蘭若受田婦饋〉詩:「攀崖復緣澗,造幽人居。」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上.粵西遊日記三》:「四眺重崖,皆懸絕無徑,而西崖尤為峻峭。」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湍急的水勢中,當機立斷回舟退出。比喻人處於得意順時,能見機功成身退,以求明哲保身。宋.蘇軾〈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醒世恆言.卷二.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賢路。」也作「勇退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沉靜無聲、不出聲。如:「默而不語」。唐.韓愈〈謁衡嶽廟宿嶽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成通?」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零星的事物湊合在一起,使相連屬。如:「拼版」、「拼圖」、「拼音」、「拼貼」、「東拼西湊」。
豁出去,不顧一切地捐棄或犧牲。如:「拼死」、「拼命」、「拼到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攔、擋。如:「攔阻」、「遏阻」。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下.楚遊日記》:「風與水交逼,而火復為阻,捨之出。」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狀聞,天子許之。二十二年,賢知都護不至,遺鄯善王安書,令絕通漢道。安不納而殺其使。賢大怒,發兵攻鄯善。安迎戰,兵敗,亡入山中。賢殺略千餘人而去。其冬,賢復攻殺龜茲王,兼其國。鄯善、焉耆諸國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歸。鄯善王上書,願復遣子入侍,更請都護。都護不出,誠迫於匈奴。天子報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於是鄯善、車師復附匈奴,而賢益橫。
期期艾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邦定天下,封汾陰侯。為人性直敢言,口吃。高祖欲廢太子立趙王,力爭不屈。後為趙王相,趙王遭呂后毒殺,稱病不朝。卒謚悼。 (2) 上:指漢高祖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子嬰,項羽封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 (3) 吃:音ㄐ|ˊ,說話結巴、言語困難的樣子。 (4) 期期:期,通「極」。周昌因口吃,重複說成「期期」。 2、「艾艾」:#晉.裴啟《語林》(據《太平御覽.卷四六四.人事部.訥》引)鄧艾1>口吃2>,常云艾艾。宣王3>曰:「為云艾艾,終是幾艾?」答曰:「譬如鳳兮鳳兮...
解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說明某事的原因、理由。《三國演義》第四○回:「吾父棄世,吾兄現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為主,倘兄與叔興兵問罪,如何解釋?」《紅樓夢》第八回:「先聞得說字、問包子等處,也還可不必起來;後來摔了茶鍾,動了氣,連忙起來解釋勸阻。」
情不自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警世通言.卷二十九.宿香亭張浩遇鶯鶯》:「浩此時情不自禁,整巾正衣,向前而揖。」《紅樓夢》第八十七回:「惜春尚未答言,寶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
賓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臣家貧無器皿,酒肆百物具備,賓至如歸,適有鄉里親客自遠來,與之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