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991 ms
共 7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dozygus tapeinosoma (Bleeker, 1856)
體型在一般雀鯛科魚類中屬於較細長型,較稱之為「長雀鯛」,其尾柄上、下緣無突出的棘狀鰭條;口甚小;端位,尾鰭為尖細的「叉型」;本魚種最主要的特徵為眼窩內緣的後半部有細小的乳頭狀突起,此特別的構造是其它雀鯛類所沒有的。魚體為棕色,腹部及尾部為淡淡的粉紅色,胸鰭白色,尾鰭邊緣為藍色,死亡後整體會改變為紅色。體長一般當見為5~10公分,可成長至20公分,屬於中大型的雀鯛類。
印度──西太平洋。
生活於水深5~25公尺的海域,棲息地為岩礁及珊瑚礁,通常整群與卡氏絲鰭花鰭鮨(Nemanthias carberryi)混游在一起,以浮游生物為食。
無食用及觀賞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
松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inicola enucleator
體長約20公分。喙鉛灰色,末端下鉤。雄鳥羽色豔麗,頭部至背部胸部至上腹部均為紅色,眼下灰色,肩部有灰黑色斑紋,翼羽為黑色,有2條白色翼帶,尾羽黑色。雌鳥較不顯眼,頭、頸部、胸部為黃褐色,有褐色斑塊,下背部和腹部灰色,翼羽黑色,有2條白色翼帶,尾羽黑色。雄鳥的幼鳥羽色類似雌鳥。
共11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的北部,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至西伯利亞北部及北美洲的北部和西部。部分族群為候鳥,在繁殖期結束之後向南部遷徙。
雖然在雀科中算是體型很大的種類,但是在其北方的樹林中,卻不容易被觀察到,因為生性安靜,活動時散的較開,使得觀察者很容易忽略其存在。以松樹毬果、向日葵種子、漿果、昆蟲和嫩芽等為食物,在地面上跳動,或是在樹頂上緩慢的移動。松雀的族群數量取決於食物的多寡,若某地區的當年的漿果數量很少,則松雀的數量也會很少。繁殖期成對活動,冬季時通常成小群,四處尋找食物,此時也比較容易觀察。築巢於針葉樹的高處,鳥巢由樹枝、苔蘚和石楠所組成。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雀科(Family Fringilidae)
|
黃尾新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opomacentrus azysron (Bleeker, 1877)
體呈長橢圓型,被中大型弱櫛鱗。眶前骨及眶下骨下緣平滑無鋸齒,前鰓蓋後緣有細鋸齒,下鰓蓋骨藏於鱗片下。齒為門齒狀,齒頂緣具缺刻。除胸鰭外,各鰭末端均延長成絲狀,尾鰭叉形。體色為藍色,背鰭軟條部及尾鰭為鮮黃色,死亡後魚體則會褪色,胸鰭基部及側線起點處各有1黑斑,最大體長約6公分。
熱帶太平洋海域。
生活於水深1~12公尺的岩礁區海域,通常棲息在水質較混濁的礁體斜面上,有群聚性,是極為普遍常見的種類。
屬於小型雀鯛,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
小實孔雀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豆科孔雀豆屬,喬木。二回羽狀複葉,羽片三至四對,小葉六至九對,橢圓形,對生,總葉柄及羽片柄均呈淡褐色以至深褐色,葉背面粉白。花成總狀花序,花金黃色。莢果,開裂時二裂瓣作螺旋狀纏繞卷曲。種子近圓形,兩面凸形,似心形,橙紅色而有光澤,俗稱為「相思豆」。
|
繡球雀屏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由薄、彎曲直立的板葉構成,板葉的基底可能增厚而成為主幹。珊瑚石細而淺,分布在板葉兩側,相鄰珊瑚石常癒合而排成與邊緣平行的列狀。生活群體呈淡褐或綠褐色。
|
孔雀石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eloporus malachiticus (Cope, 1864)
雄體背部為有如孔雀石般的綠色,雌體的顏色則偏灰且較不鮮豔,而在生殖季時,雄體之頭部及尾部則會轉為藍灰色,且喉部會轉為深藍色;全身鱗片皆具鱗脊,全長最大可達20公分。
中美洲之墨西哥、哥斯大黎加以及巴拿馬。
日行性地棲型胎生蜥蜴,喜於海拔400~1,500公尺的山區森林中活動,雄體領域性強,會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
黃連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的羽色相似。雄鳥的喙黑色,額為栗色,頭頂為淡褐色,具有一簇長而尖的淡褐色冠羽,由上喙基一直延伸到眼後有一條黑色過眼線,背部及肩羽灰褐色,腰及尾上覆羽灰色,翼覆羽為灰褐色,但初級覆羽為黑色且具鮮明白端,初級飛羽黑褐色,但自第2枚起的初級飛羽外緣帶有黃色狹斑,次級飛羽棕褐色,外緣帶有白色狹斑,且次級飛羽羽軸延伸出羽端2至8mm,形成扁片紅色蠟質突起,頦及喉為黑色,臉為淡栗色,胸及腹為灰褐色,尾下覆羽栗紅色,尾羽灰色,接近羽端漸變為黑色,羽端有5至7mm 寬的黃色端斑,腳及爪為黑色。雌鳥的羽色與雄鳥類似,但頦及喉的黑色斑較小,初級飛羽外緣的黃斑較小,次級飛羽羽端的紅色蠟質突起較小,尾羽的黃色端...
|
頰鱗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0-2.4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頜齒兩列,小而呈圓錐狀。眶下骨具鱗,下緣具鋸齒;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體被櫛鱗;鼻部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8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14-15;臀鰭硬棘II,軟條14-15;胸鰭鰭條17-18;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狀。體呈灰白至淡藍綠色,腹面淡色;背鰭全黃或後半部黃色;尾鰭黃色;餘鰭淡色;胸鰭基部上緣具一小黑點。
|
臺灣朱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 15cm。雌雄鳥羽色差異甚大。喙鉛灰色,虹膜黑褐色,腳灰紅色。雄鳥全身大致為暗朱紅色,有白色眉斑,翼及尾羽為黑褐色,三級飛羽末端白色,胸腹常有不明顯的暗色縱斑。雌鳥通體為黑褐色,有黑色縱斑,無眉斑,三級飛羽末端白色。
|
紫擬雀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seudochromis porphyreus (Lubbock and Goldman, 1974)
本種魚體型小,全身為鮮亮之藍紫紅色,體形與鱸科魚類類似,但體側較扁,頭部較鈍且體形較小,側線不間斷。上、下頜有數列牙齒;鋤骨及腭骨有齒;主鰓蓋骨具鱗片。背鰭長具3硬棘,軟條21~22根。臀鰭長具3硬棘,軟條13~14。胸鰭軟條為17;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均為透明,並且有淡黃色澤,尾鰭截形,後緣淡黃色。文獻上記錄最大標準體長為4.5公分。
琉球、菲律賓群島、摩鹿加及密克羅尼西亞和西太平洋海域。台灣南部海域偶見。
紫擬雀鯛分佈於6~65公尺水深海域中,屬較稀有魚種,喜愛在礁岸斜坡或是礁穴中棲息,為珊瑚礁魚類,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屬肉食性魚類。生性膽小,為較隱密性魚種。
為非食用性經濟魚類,水族觀賞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擬雀鯛科(Family Pseudochromida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