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70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體雖然小型,外觀卻予人如孔開屏狀的美感,造型搶眼。在臺灣,大多出現在原始林內,低、中、高海拔地區都可以發現;喜歡生長在林緣陰涼又潮濕的土坡間與岩壁上,或林下溪谷與溪床的岩塊,也經常可以在林下的倒木與大型樹的樹幹基部間發現它們的芳蹤。
Phylum:Bryophyta 苔蘚植物門 Class:Musci 蘚綱 Order:Hookeriales 油蘚目 Family:Hypopterygiaceae 孔蘚科 Genus :Hypopterygium 孔蘚屬
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寂靜。《紅樓夢》第六回:「半日鴉不聞之後,忽見二人抬了一張炕桌來,放在這邊炕上。」
小雲(澎湖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繁殖的 A. g. wattonsi 亞種為小型雲,有中等長度的細喙,尾短,小而上聳的羽冠。頭頂及背面黃褐色,頭上有三條黑褐色縱帶,背上有濃密的黑褐色縱紋。翼黑褐色或暗灰褐色,翼上覆羽及三級飛羽有皮黃色羽尖及邊緣,飛羽有窄的紅棕羽緣。尾灰褐色,中央尾羽有褐色羽緣,外側尾羽淡棕黃色。腹面為淺棕黃色,在胸部的色澤較深,有黑色的縱紋延伸至脇部。上喙褐色,下喙紅色。腳黃褐色,眼黑色。於澎湖繁殖的華南亞種 (A.g. coelivox),身體黑色的部分較少,喙較短而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鳥的網子。《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羅。」
六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一道以燕、計算重量的問題。見《九章算術.卷八.方程》。後比喻事物的輕重相等。
紋圓鯛(二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ascyllus reticulatus (Richardson, 1846)
幼魚體色白,兩條黑色橫帶較細,黑白分明,在背鰭起點經鰓蓋到腹部,另一條則在近尾柄處;隨成長後魚體色變暗,黑帶變寬,尾柄之黑帶變不明顯。體高、體型略呈圓盤形,其背鰭具12棘,14~16軟條,臀鰭軟條14,胸鰭軟條19~21,側線鱗20。
南太平洋至印度洋,台灣南北部之珊瑚礁區均可見到;水深1~50公尺。本屬魚全球約有9種,台灣產4種。
幼魚及成魚都生活在珊瑚叢中,特別喜歡鹿角狀珊瑚,幼魚甚少遠離珊瑚,只有成魚可至較高或較遠之水層中覓食,平時以藻類、浮游動物為食,有明顯之領域行為,當敵人入侵時,會發出咕咕聲,成魚在警戒或繁殖時體色變暗,僅背部一塊區域未變暗。
不具食用及觀賞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黑褐新刻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7-2.0倍。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兩列。眶下骨被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櫛鱗;鼻端具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5-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絲狀,硬棘XIII,軟條13-14;臀鰭硬棘II,軟條13-15;胸鰭鰭條18-19;尾鰭深叉形,下葉外側鰭條延長呈絲狀。成魚體呈黃褐色;背、臀鰭後半部、尾柄和尾鰭偏黃色;腹鰭黑色;胸鰭基底上方具黑點;眼下及前鰓蓋骨具明顯黑色橫帶。幼魚體色全黃,體側具兩黑色縱帶。
山漢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銀山漢簡是山東省臨沂縣銀山1號和2號墓出土的竹簡。1972年4月發掘。兩墓共有竹簡4,974枚,殘片數千,另有木牘五方。大部份是兵書,還有曆譜、陰陽占候及其他雜書。
  (一)簡牘的書寫年代
  墓中沒有發現紀年文字。根據墓坑形制的特點和墓中陶器組合的規律,以及隨葬的半兩錢、三銖錢和〔元光元年曆譜〕,可判定這是兩座西漢初期的墓葬。漢初避諱不嚴,無法從避諱的角度來鑒別簡文的書寫年代,但簡牘上的墨寫隸書,其結體、用筆與篆文有相近之處,因此可以推斷這批簡牘當寫於西漢文帝、景帝至武帝初期。
  (二)簡牘的形制
  竹簡。這批漢簡的長度與漢人著作中關於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分為水合碳酸銅,呈翠綠或草綠色。主要產於含銅硫化物礦床的氧化帶,是原生含銅礦物氧化後形成的表生礦物,煉銅的次要原料。塊大色美的孔石可以用於琢磨各種裝飾品,粉末用於製作顏料。也稱為「石綠」。
玫胸白翅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eucticus ludovicianus
體長約20公分。喙厚實,為灰黃色,上喙略偏灰色,腳灰色。雄鳥的繁殖羽較亮麗,頭部至背部、尾羽黑色,尾下白色。翅膀有2條白色翼帶。上胸部有倒三角形紅褐色區塊,胸部其他部分和腹部為白色,腹側有黑斑,繁殖期結束之後會更換成較暗淡的羽色。雌鳥羽色偏灰褐色,頭部大致為褐色,頭頂灰褐色,眉線白色,下頜白色有深色縱紋。背部至尾羽褐色,翅膀有2條白色翼帶,次級飛羽末端白色。胸部至腹部為褐色有灰褐色縱紋,至腹部時逐漸轉為白色。
分布於美洲,繁殖區為北美洲落機山脈以東,冬季時遷徙至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
樹棲性,棲地為開闊的次生林,以及水域邊緣的樹木。對花、嫩芽有偏好,也吃甲蟲、蚱蜢、蚇蠖、種子和一些果實,在遷徙的季節常常造訪飼鳥台。在繁殖期初期,雄鳥常常在飛行時鳴唱,以吸引雌鳥,雌鳥也會鳴唱,但是曲調較短而輕柔,求偶時的雄鳥和雌鳥經常輕觸鳥喙。鳥巢杯狀,築於樹上,材料為樹枝和草,內襯較細的材料。雌鳥和雄鳥分擔孵卵以及育雛的工作,但是當雌鳥孵第2窩卵時,雄鳥會負起照顧雛鳥的責任。
鳥綱(Class Aves)
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主紅科(Family Cardinal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