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土人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地的鄉土風俗。《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又問了問褚一官走過幾省,說了那些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黃繡球》第一回:「我們這村上的人,一個個如此模樣,難怪風土人情如此敗。」也作「風土民情」。
五內如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臟如被火焚燒一般。形容非常焦慮。《鏡花緣》第五七回:「而且年來多病,日見衰,每念主上,不覺五內如焚。」《官場現形記》第三回:「此時黃道臺早已急得五內如焚,一句話也回答不出。」
靡靡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靡靡,柔弱、委靡不振。靡靡之樂指廢、色情、低級趣味的音樂。《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史記.卷三.殷本紀》:「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也作「糜糜之音」、「靡靡之音」。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一篇文章《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才一記打醒了許多人的春秋大夢,揭起了台灣新文學的大旗,欲打倒那陳腐敗的舊文學。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有它重要的時代意義,代表著台灣人民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意識,帶有民族主義的色彩,透顯出反日,反封建的時代精神。張我軍的重要性,即他是這一運動的開路先鋒,帶引起日後台灣文學界的波濤巨浪。 影響:他影響台灣文壇最鉅的事情,是他於1924年4月與11月於《台灣民報》發表的〈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與〈糟糕的台灣文學界〉,該兩篇抨擊台灣舊文學與舊詩人的文章,引發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致台灣青年的...
暮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精神衰不能振作。如:「暮氣沉沉」。
朗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亮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唐如玉山之將崩。』」
司馬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滿於奢靡陋習。他說,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說,近幾年來,風俗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也腳上穿著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為此,他慨歎道:「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其二,提倡節儉美德。司馬光讚揚了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並為兒子援引張文節的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兒子這句至理名言是「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接著,他又援引春秋時魯國大夫御孫說的話:「儉...
舒國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他頗寫過一些浪跡美國的文章如〈流浪漢〉、〈午夜特快〉、〈過河〉及〈遙遠的公路〉。也寫過七十年代台北廢年少煥散生活下的游蕩種種,如〈台北遊藝〉。又有人視他為某一類的舊式中國文人,因《讀金庸偶得》及兩萬字長文〈江山依然如畫否──在旅行史料中的無限夢〉幾乎是用文言寫就。〈北方山水〉、〈十全老人〉、〈奇人奇書──高陽〉等小文亦是。又有人視他為「生活趣味的雜項作家」。乃他寫過〈走馬舊書攤──牯嶺街〉、〈割絕不掉的惡習──逛舊書店〉等「逛」文;寫過〈燒餅〉、〈水餃〉、〈託友人代為嚮導台北小吃〉、〈美國亂吃〉、〈咖啡館〉等「吃」文...
敗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廢、墮落、衰敗。[例]現今社會風氣如此敗壞,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改善。
人比人,氣死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人生在世各有境遇,各見得失,若事事與人比較長短,則徒然自尋煩惱,落得生氣喪。如:「張先生家境富裕,為人又聰明幹練,你偏喜歡和他比長較短,這不是『人比人,氣死人』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