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0.1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猶魚有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
大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長江的別名。參見「長江」條。《續漢書志.第二二.郡國志四》:「尋陽南有九江,東合為大江。」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升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來日聚文武於帳下,先教見我江東英俊,然後升堂議事。」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死心搭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跳龍門,學騙馬。姐姐,且看紅娘面饒過這生者!〔旦云〕若不看紅娘面,扯你到夫人那裡去,看你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起來!〔紅唱〕謝小姐賢達,看我面遂情罷。若到官司詳察,「你既是秀才,只合苦志於寒窗之下,誰教你夤夜輒入人家花園,做得個非姦即盜。」先生呵,整備著精皮膚吃頓打。〔旦云〕先生雖有活人之恩,恩則當報。既為兄妹,何生此心?萬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後再勿如此,若更為之,與足下決無干休。〔下〕〔末朝鬼門道云〕你著2>我來,卻怎麼有偌3>多說話!〔紅扳過末云〕羞也,羞也,卻不「風流隋何,浪子陸賈4>」?〔末云〕得罪波5>「社家6>」,今日便早則死心塌地。〔紅唱〕【離亭宴帶歇指煞】再休題「春宵一...
孫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珠還合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處窮澤,身自耕佣。桓帝時屢被荐舉,終不用。 (2) 合浦:漢代郡名。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西北,瀕廉江東岸,南臨東京灣,沿海古產珠。 (3) 太守:職官名。秦設郡守,管理一郡政事,秩二千石。漢景帝時更名太守。 (4) 易:交換。 (5) 二千石:漢代內自九卿、郎將,外至太守、尉,俸祿皆為二千石。此指之前的太守。 (6) 貪穢:貪汙。穢,音ㄏㄨㄟˋ。 (7) 自入:將財產據為己有。 (8) 徙去:遷移至他處。 (9) 盈路:遍地都是。 (10) 行化:推行教化。〔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列傳.孟嘗》
三分鼎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三方勢力均等、共存的局面。參見「鼎足而立」條。《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泰山共相終始。」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想三分鼎足已定,曹操占了中原,孫仲謀占了江東,劉玄德占了西蜀。」
萬世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春申君覺得封地太偏遠,過於接近齊國,而楚又與齊、魏不睦,因此建議楚王將這裡建郡,並自請將封地改為江東地區。但這件事拖了很久都沒有定案,春申君的一個部下便向他進諫說:「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現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趕快解決,而您的封地最好遠離楚國國都。您看春秋時秦孝公曾封公孫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繼任者就把公孫鞅殺了。還有秦惠王也曾賜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孫鞅是功臣,冉子是皇親國戚,都還遭到這樣的命運,原因就是封地離京師太近,過於招搖。像古代太公望與邵公奭,就因為封在遠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國不斷攻打趙國,弄得趙國怨聲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趙,平定燕國,然後就請...
父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老、父老。《國語.晉語五》:「大夫非不能也,讓父兄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