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迎刃以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迎刃而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
幕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中或官署中,辦理文書及助理的人員。《三國演義》第三七回:「愚兄弟三人,長兄諸葛謹,現在江東孫仲謀處為幕賓。」也稱為「幕友」。
赤壁懷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蘇軾所作〈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為蘇軾遊歷赤壁後所寫的作品。
2.詩名。清秋瑾所作。七言絕句。全詩為:「潼潼水勢響江東,此地曾聞用火攻;怪道儂來憑弔日,岸花焦灼尚餘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即茅栗。殼斗科板栗屬,落葉小喬木。幼枝有柔毛,葉倒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粗鋸齒緣,背面被灰色腺鱗。雄花序穗狀,雌花單生或混生於雄花序基部,殼斗密生銳刺,刺上有疏毛。堅果闊卵圓形,可食,木材可供薪用。《爾雅.釋木》:「栵,栭。」晉.郭璞.注:「今江東亦呼為栭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九.果部.栗》:「栗之大者為板栗,……小如指頂者為茅栗,即《爾雅》所謂栭栗也。一名栵栗。可炒食之。」也稱為「茅栗」。
守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顧此失彼」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列傳》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及(開皇)八年(西元589)伐陳,授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師臨江,高熲夜坐幕下,謂之曰:「今段之舉,克定江東已不?君試言之。」道衡答曰:「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我有道而大,彼無德而小,量其甲士1>,不過十萬。西自巫峽2>,東至滄海3>,分之則勢懸4>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勢,其在不疑。」熲忻然曰:「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還除吏部侍郎。 〔注解〕 (1) 甲士:披甲的士兵,泛指軍隊。 (2) 巫峽:長江三...
璦琿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黑龍江省東北的一縣。在黑龍江西岸,形勢險要,隔江的江東六十四屯為中國邊疆要地。清咸豐八年(西元1858)中俄在此簽訂璦琿條約。
三語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掾,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晉太尉王衍問阮修儒家與道家的異同,阮答以「將無同」三字,語意模稜兩可,但卻得到太尉的賞識,被聘為幕僚,世人遂稱其為「三語掾」。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多用為幕府官員的讚美詞。唐.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官曹三語掾,國器萬尋楨。」宋.蘇軾〈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
林佩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57年生,基隆人。她的文學從漢語古典小說出發,深受影響,因而發展出歷史想像小說的寫作特色。80年代初,她以「深受中國文化精神薰陶的文學家」自任,為自己身上「延綿著炎黃世冑的血緣」,訂下了「炎黃世冑」三部曲的寫作計畫,要寫出炎黃後裔苦難、災禍、流離、顛沛的一頁滄桑史。雖然只見第一部《大江東去》出版,但也看到她從此一頭栽進歷史想像小說寫作的行列。其後,更因發現自己流有滿族人血統,而寫了歷史傳記小說《努爾哈赤》,《遼宮春秋》、《天問──小說明末》、《兩朝天子》等,已出版長、短篇作品20餘種。司馬中原說:「一個生於自由長於安...
刮目相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休乎!」 〔注解〕 (1) 權: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2) 蒙:呂蒙(西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國吳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3) 蔣欽:?∼西元219,字公奕,三國吳淮南壽春人。 (4) 魯肅:西元173∼217,字子敬,東城人。三國吳名將,個性方正嚴謹,富而好施,長於文章,思慮深遠,有過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議結合劉備來抵禦曹操,並輔佐周瑜大敗曹軍,為孫權所器重,官拜奮武校尉,轉橫江將軍。 ...
千載一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春申君覺得封地太偏遠,過於接近齊國,而楚又與齊、魏不睦,因此建議楚王將這裡建郡,並自請將封地改為江東地區。但這件事拖了很久都沒有定案,春申君的一個部下便向他進諫說:「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現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趕快解決,而您的封地最好遠離楚國國都。您看春秋時秦孝公曾封公孫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繼任者就把公孫鞅殺了。還有秦惠王也曾賜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孫鞅是功臣,冉子是皇親國戚,都還遭到這樣的命運,原因就是封地離京師太近,過於招搖。像古代太公望與邵公奭,就因為封在遠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國不斷攻打趙國,弄得趙國怨聲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趙,平定燕國,然後就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