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所未有的事。《品花寶鑑》第五回:「這些房屋與那些鋪設古玩等物,都是生平創,倒細細的遊玩了一會。」
2.獨創的解。如:「論文最怕沒有創。」
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真誠相待。《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且開心誠,無所隱伏。」宋.陳亮〈論開誠之道〉:「臣願陛下虛懷易慮,開心誠,疑則勿用,用則勿疑。」也作「開誠相」。
各持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多指意不能統一。如:「開會時,大家議論紛紛,各持己,使得會議無法進行下去。」也作「各執己」、「各執所」。
觀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舉一動都受到眾人的關注。[例]公眾人物的言行動觀瞻,一定得謹言慎行。
耳聞不如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七.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之,目之不如足踐之。」後指聽人傳聞,不如親眼一來的確實。《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但是一件,耳聞不如目,耳聞是假,目始真。」也作「耳聞不如眼」。
不得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敢露面,不能公開的。如:「他做了不得人的事,所以躲在家裡不敢出去。」也作「不起」。
清晰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清楚明顯,一眼就看得出來。如:「經過雨水的沖刷,對面山上的景物清晰可。」
幾而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繫辭下》:「君子幾而作,不俟終日。」看到事情發生前細微的跡象,就能有所因應。《周書.卷五○.異域傳下.史臣曰》:「然則易稱『幾而作』,傳云『相時而動』。大時者,得失之所繫,幾者,吉凶之所由。」
可而進,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適宜的時機就前進,碰到危難的情況就後退。《晉書.卷七○.鍾雅傳》:「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宋.邵伯溫《聞前錄》卷六:「臣又聞聖人不凝滯於物,可而進,知難而退,理有變通,情無拘執。」
義不為,是為無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義不為,無勇也。」看到正義的事而不去做,是缺乏勇氣。《儒林外史》第三回:「又道:『義不為,是為無勇。』俺們有甚麼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