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新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質學上指地質年代,介於漸新世和上新世之間。約相當七百萬年前至二千六百萬年前期間。化石證據顯示,較進化的靈長類包括猿和類人猿,在此一時期都已出現。
|
物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具有證據作用的物品。
|
事實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院審判訴訟案件,注重證據的調查及事實的認定,因其所審理者兼括事實問題及法律問題,故稱為「事實審」。
|
決定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生了未具公平性的決定。 結論決定法則對作決定的影響力大,且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影響作用。最近的研究證據顯示,即使只是提供一個不相干的任意數字給作決定者,這數字也會影響到這位作決定者所作的判斷。很不利的消息是造成一些決定法則錯誤的潛在因素有很強的影響力,好在藉由經驗及個人 專業知識可以減少這種錯誤。 關鍵字中文:決定法則英文:heuristics 參考書目註1 wayne k hoy(2006)。教育行政學,頁409-410。麗文文化事業。註2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頁102-104。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教改理念本位的課程變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材料的變革就課程改革的技術面向而言,「人文課程方案」所提供的課程材料,是一種用來說明各種不同「研究證據」的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資料來源,以便幫助學校教室情境當中的師生,進行教室教學情境當中的學習探究與教學討論。 二、課程的社會價值的變革就課程改革的教育文化面向而言,「人文課程方案」此一課程改革實驗方案,反映了英國當代的社會文化,並進一步重新界定1960年代英國社會的多元文化主義。 三、課程的教學方法的變革就課程改革的政治面向而言,課程改革方案的特色,往往與控制該課程改革方案的主導人物有著密切關連。顯而易見的是,「人文課程...
|
斬立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兩代對於不經秋審、朝審便可立時執行的斬刑,稱為「斬立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證據確鑿,情真罪當,無可出脫,就定了個斬立決,通詳上去。」
|
十三行遺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新北市淡水河口南岸,觀音山前緣之河口平原上的古蹟遺址。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祖先凱達噶蘭族,在一千五百至二千年前的活動空間。因該處舊有清代十三洋行設立的行口,故稱為「十三行遺址」。民國四十六年,始由臺灣大學林朝棨教授發現。歷經考古學家的挖掘與研究,證明當時已將鐵器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煉鐵作坊」的出土,為現存臺灣史前先民冶鐵技術的唯一證據。
|
孤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僅有一項證據。如:「孤證難明,請你務必參考其他資料,再下判斷。」清.徐珂《清稗類鈔.經術類.易寅村服膺王氏》:「本朝考據家精博者甚多,王氏率意改字,開咸、同以來單文孤證之病。」
|
證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據、證明。《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若兄弟十年不來,其間萬一有些好歹,這紙文書便是個老大的證見。」《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王老員外結扭了崔寧,四鄰舍都是證見。」
|
大陸飄移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飄移說(註1)1.大陸彼此間以及相對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準運動,這種思想萌發已久,但直到1912年,魏格納才根據地質、古生物和古氣候方面的證據,正是系統的提出。2.大陸飄移假設的提出促進了地質科學的發展,否定了過去認為大陸形成於原地,從未移動過的虛假事實。另外大陸飄移假設為海底擴張、板塊構造說的興起奠定了基礎,為人類全面正確地認識地球打開了一扇嶄新的通道。 發展歷史1911年,魏格納最先早到答案。(註2)1912年魏格納正式提出大陸飄移假設,指出所有陸塊曾經連結在一起,他用希臘文稱這整個超級陸塊是盤古大陸,包圍在四...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