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27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賦的資質。《三國志.卷四二.蜀書.譙周傳》:「陛下天姿至孝,喪三年,言及隕涕,雖曾閔不過也。」
投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杼,織布機上用來牽引緯線的器具。投杼指曾參母親受惑於謠言,終疑曾子殺人,投杼牆而逃的故事。見《戰國策.秦策二》。後比喻謠言眾多,就連最親信的人也會動搖堅定的信念。《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傳》:「今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曾參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也作「投杼之惑」、「投杼之疑」。
稱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注解〕 (1) 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 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 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
玉簫聲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唐韋皋遊江夏,與小青衣玉簫有情,相約七年再會,留玉指環為記,八年不至,玉簫絕食而死。後用以哀悼少女早喪的輓辭。
泣對牛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牛衣對泣」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章》王章字仲卿,泰山鉅平人也。少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初,章1>為諸生2>學長安3>,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4>中,與妻決5>,涕泣6>。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仲卿者?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後章仕宦歷位,及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書遂上,果下廷尉獄,妻子皆收繫。 〔注解〕 (1) 章:王章(?∼西元前24),字仲卿,西漢泰山鉅平人。元帝時歷官至京兆尹。帝舅王鳳專權,章上書言鳳不可任...
參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參星,在西邊。辰,辰星,在東邊。參星和辰星分處東西兩邊,一顆升起時另一顆正好沒入地平線,兩顆星從來不曾同時出現,故以參辰比喻彼此隔絕或互相對立。《樂府詩集.卷三四.相和歌辭九.晉.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為形與影,今為胡與秦。胡秦時相見,一絕參辰。」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一做一個水上浮漚,和爺娘結下不廝見的冤讎,恰便似日月參辰和卯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楚辭.屈原.遠遊》:「舒并節以馳騖兮,逴絕垠乎寒門。」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六.坼》:「逴者,謂超不依次第。」
力不逮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 〔注解〕 (1) 卿大夫:卿和大夫。後泛指貴族。 (2) 卒暴:突然發生的暴動。卒,音ㄘㄨˋ,突然。 ※◎2《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二十一年冬,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遣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願得都護。天子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是時賢自負兵強,欲并兼西域,攻擊益甚。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狀聞,天子許之。二十二年,賢知都護不至,遂遺鄯...
耳聞不如眼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聞不如一見」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於老臣者矣。」上遣問焉,曰:「將軍度1>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2>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3>度,臣願馳至金城4>,圖上方略5>。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滅亡不久;願陛下以屬老臣,勿以為憂。」上笑曰:「諾。」 〔注解〕 (1) 度:音ㄉㄨㄛˋ,推測。 (2) 充國:指趙充國(西元前137∼前52),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善騎射,好兵法,熟悉匈奴與羌族的情況。武帝時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將;宣帝時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為世所推重。...
千聞不如一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聞不如一見」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於老臣者矣。」上遣問焉,曰:「將軍度1>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2>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3>度,臣願馳至金城4>,圖上方略5>。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滅亡不久;願陛下以屬老臣,勿以為憂。」上笑曰:「諾。」 〔注解〕 (1) 度:音ㄉㄨㄛˋ,推測。 (2) 充國:指趙充國(西元前137∼前52),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善騎射,好兵法,熟悉匈奴與羌族的情況。武帝時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將;宣帝時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為世所推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