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渾淪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漢大似個白拈賊相似,你纔開口,便換卻你眼睛。若是特達英靈底漢,直下向擊石火□,閃電光中,纔聞舉著,起便行。苟或佇思停機,不免喪身失命。江西澄散聖判,謂之東問西答,喚作不答話,不上他圈繢。若恁麼會,爭得遠錄公云:「此是傍瞥語,收在九帶中。」若恁麼會,夢也未夢見在,更帶累趙州去。有者道:「鎮州從來出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從來參見南泉,天下人皆知。這僧卻更問道:『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所以州向他道:『鎮州出大蘿蔔頭。』」且得沒交涉。都不恁麼會,畢竟作麼生會?他家自有通霄路。不見僧問九峰5>:「承聞和尚親見延壽6>來,是否?」峰云:「山前麥熟也未?」正對得趙州答此僧話,渾似兩個無孔鐵鎚。趙...
撩蜂吃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撩撥蜜蜂而被蜜蜂螫到。比喻惹是生非或惹犯惡人,自取禍害。《醒世姻緣傳》第一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劉六劉七裹革出來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也作「蠍撩蜂」。
柳眉踢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發怒的樣子。《水滸傳》第二一回:「只見那婆惜柳眉踢豎,星眼圓睜,說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還你。』」也作「柳眉倒豎」、「柳眉豎」。
洗垢求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指洗掉汙垢後,仍尋求瑕疵。比喻故意挑他人的過失或缺點。金.劉祁《歸潛志》卷九:「張承旨行簡知貢舉,惟以格律痛繩之,洗垢求瘢,苛甚。」也作「洗垢尋痕」、「洗垢索瘢」。
披毛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過失或缺點。
拔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開腳步走或跑。《水滸傳》第三回:「鄭屠大怒,……從肉案上搶了一把骨尖刀,托地跳將下來。魯提轄早拔步在當街上。」《孽海花》第三四回:「一手在衣袋裡,掏出一支防身的小手鎗,拔步往前就沖。」
刀山劍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極殘忍的刑罰。參見「劍樹刀山」條。《宋史.卷四八一.列國世家四.南漢劉鋹傳》:「作燒煮剝、刀山劍樹之刑,或令罪人鬥虎抵象。」
千條萬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頭萬緒」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曹植〈自試令〉(據《文館詞林.卷六九五》引)令:吾昔以信人之心,無忌於左右,深為東郡太守王機、防輔吏倉輯等任所詿白,獲罪聖朝,身輕於鴻毛,而謗重於太山。賴蒙帝主天地之仁,違百寮之典議,捨三千之首戾,反我舊居,襲我初服,雲雨之施,焉有量哉。反旋在國,楗門退掃,形影相守,出入二載。機1>等吹毛求瑕2>,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 〔注解〕 (1) 機:王機,三國魏人,曾任東郡太守,生卒年不詳。 (2) 吹毛求瑕:比喻刻意挑過失缺點。瑕,玉之小病。見「吹毛求疵」。
血肉淋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血肉滴流的慘狀。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一二.高俊入冥》:「獄卒割其股文,血肉淋漓,形容枯瘠不類人。」《黃繡球》第二回:「天天那雙腳是要親手替他裹的,裹起來使著手勁,不顧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聲震地。」
將蝦釣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占人便宜。元.無名氏〈普天樂.楚臺雲〉曲:「姐姐每將蝦釣鱉,哥哥每撩蜂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