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不交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曾參:西元前505∼前436,春秋時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字子輿。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布衣:平民。〔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荀悅《前漢紀.卷七.文帝紀上》
|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評極為精當。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他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此外,還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畫,對山水畫貢獻極大,被稱為“南宗畫之祖”,《歷代名畫記》以畫山水體涉古今讚譽他在山水畫方面的貢獻,《唐朝名畫錄》評價為風致標格特出,……畫《輞川圖》山谷鬱盤,雲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在《舊唐書》本傳中,也有山水準遠,雲峰石色,絕跡天...
|
飢不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
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敬。《說文解字.心部》:「恭,肅也。」《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恭老卹幼,不忘賓旅。」
|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淵在孔子弟子中最為賢良,雖然貧困,卻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然奮發好學,在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名列於德行科。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對話。有一天顏淵請教孔子:「夫子走的時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時,我也跟著快跑。可是當夫子奔走速度達到非常快速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後面瞪大眼睛遙望。」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
|
習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孔子家語.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然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續孽海花》第四三回:「狀元夫人既然打算在北京開碼頭,當然要曉得些北京的習慣。」
|
血氣方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弟子、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典源收錄的,主要是論述修養心性的方法。孔子認為君子有三件事要戒慎:年輕時,身體還在發育,血氣不足,要戒女色;壯年時期,血氣旺盛,容易衝動,所以要戒好勇鬥狠;到了老年,血氣已衰退,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要戒貪得無饜。「血氣方剛」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泛指年輕人精力正當旺盛,易於衝動;後亦用於單指年輕力壯。
|
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有共同屬性的群類。如:「水族」、「甲族」、「貴族」、「火腿族」。《淮南子.俶真》:「萬物百族,使各有經紀條貫。」唐.韓愈〈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
守望相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人尊稱為「亞聖」。他的思想記載在《孟子》一書中。在〈滕文公上〉篇,孟子為滕文公講述治國的方法,並提出了井田制度。他認為:治國當以治民為重,而治民則必須從整治農田作起,如果田地能夠正確劃分,就能公平地分配給人民耕種,徵收米穀也就毫不費力。人民的生活安定,風俗自然敦厚,無論是死者安葬或生者遷徙,都不會離開本鄉,因為這一鄉的田地都相互依存在這一個井形土地之中。所以鄉人們平時出入相隨,有了困難就相互幫助,共同守衛、防禦盜賊,有人生病也互相照料,彼此自然親近和睦。後來《孟子》原文中的「守望相助」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相互幫助,...
|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況(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後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還用兵幹甚麼呢?世界上所以有戰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