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辛波絲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日報副刊發表了她第一首詩作〈我追尋文字〉。一九四八年,當她正打算出第一本詩集時,波蘭政局生變,共產政權得勢,主張文學當為社會政策而作。辛波絲卡於是對其作品風格及主題進行全面之修改,詩集延至一九五二年出版,名為《存活的理由》。辛波絲卡後來對這本以反西方思想,為和平奮鬥,致力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題的處女詩集,顯然有無限的失望和憎厭,在一九七O年出版的全集中,她未收錄其中任何一首詩作。一九五四年,第二本詩集《自問集》出版。在這本詩集裡,涉及政治主題的詩作大大減少,處理愛情和傳統抒情詩主題的詩作佔了相當可觀的篇幅。一九五七年,《呼...
民生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靈塗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庶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
考試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試院目錄1 考試院的地位2 考試院的組織與決策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考試院的地位我國於憲法制定之初即將考選公務員之權力自行政權力中切割出來,由獨立設置之考試院負責、執掌。此即是為了確保考試制度之公正、健全,以建立、中立專業之文官體制,避免考試相關職權遭到濫用。而考試院依據我國憲法第83條之規定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且依據憲法第86條第2款之規定,專業職業及技術人員執業之資格亦由考試院依法考選,如:建築師、醫師等。而實務上,考試院主管之事務不單限於考試,尚涵蓋公務員有關的一切人事行政相關事項。(註1) 考試院的組織與決策...
信不由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不由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誠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軟弱,王室政權完全掌握在諸侯國的鄭武公和其子鄭莊公手裡。對於這樣的情況,周平王常常覺得不安,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
政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政治理想相同的人結合而成,在一定的紀律下,謀求政治權力,以合法控制政府人事及政策,進而實現其共同政見的組織。[例]民主體制的國家中,政黨須得到多數選票支持,才能取得執政權
冰散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瓦解,就是政權內部的互相鬥爭。土崩將讓舊有的政權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權;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變而已。」徐樂希望能惕勵武帝不可一味地窮兵黷武,更應該體諒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夠真正安居樂業,這樣一來,自然能夠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寫〈秦紀論〉時,「土崩」與「瓦解」已經合用,作為一句成語來使用。後來「土崩瓦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澈底潰敗,不可收拾。此語另見用於《鬼谷子.抵巇》,以《鬼谷子》時代較多疑慮,故仍以《史記》為源。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比喻奸臣盜弄政權,顛倒是非,欺上瞞下。語出《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
司法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中性,又稱為不可分性或專屬性,此指司法權集中於一司法系下,而不是由其他國家機關所共同執掌。相對於行政權與立法權,係為國家整體秩序與正義觀等,求其統一性,因而司法權較無中央、地方區分之概念。(註1) 大法官的職權大法官的職權可簡單劃分為下列:法令統一解釋權為確保法安定性,全國統一之法律見解實為必要,因此憲法將法官作為國家法令之詮釋者,以化解各方歧異。憲法解釋權大法官要務之一即為澄清憲法之真意,審查各級法令之合憲性,避免對於人民基本權之過度侵害。違憲政黨解散權依照防禦性民主之理念,民主法治國理應防範破壞憲法秩序者之存在,因...
捷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前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