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039 ms
共 1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環境隔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便利模式研究起見,可將環境分成若干不同特性之計算單元,此子環境即稱環境隔室,並應用質傳定律描述隔室間的污染物傳輸流布。最簡單(也最常用、實用)的環境隔室應用即隔室的濃度比(concentration ratio),如單位植物重的放射性核種活度與土壤之比(以乾重表之)。
|
運行時間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為一群副程式和環境變數所成的集合體,用以提供程式執行時,共同需要使用的功能和資料。
|
文化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環境」指人類所安排的環境,是經過修飾的環境,也是客觀環境,相對的為自然環境。
依照教育人類學的觀點,人生活在文化環境中,於是人受文化的陶冶,使人不必再復演過去的原始生活,就享有現成的文化成果。因此文化環境非常重要,是教育的基礎,教育就發生在這個環境中,並在其中進行。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ynbee)認為文化環境具有客觀的關聯,土地、歷史命運、政治需要等。在意義方面,皆屬於客觀的文化環境,為人類生活的要件,他在〔衝擊與回應〕(Challenge and Response)一書中,提出了「文化過程」與「文化生活原則」兩個理念。前者屬於「衝擊」... |
應用環境規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放軟體基金會(OSF)為程式設計和用戶介面所制訂的一套規格,用以在不同硬體上提供一致性的應用環境。本規格含有作業系統、使用者環境、網路服務等三部份。
|
國際環境教育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項國際性環境教育合作計畫。於1975年,由聯合國環境保護計畫及科教文組織共同實施,是根據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第96號文件之精神與建議而制定的。此計畫召開一系列的國際和地區會議來提高全球對環境教育的認識,並用5種文字向全世界13000多個與環境業務有關的個人及機構,免費發行國際性環境教育通訊。此計畫並建立了電腦資訊系統,收集環境研究成果和有關環境教育的其他資訊,以便於向各教學研究機構傳播這些調查結果,並且增進這些教學研究機構與負責準備教育訓練計畫的教育事業機構之間的交流。
|
通用軟體工程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軟體開發環境,通常係適用最常用的幾種語言,或常見不同的開發方法,及常用的電腦硬體與其相關的系統軟體。
|
環境性出生缺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環境因素導致的胎兒發育異常。1940年以前一般認為畸形只是由遺傳性因素引起的。自從發現德國麻疹感染和服用鎮靜藥物導致孕婦產生先天性畸胎後,環境因素開始受到重視。近年來環境污染對胎兒的致畸胎作用已日益受到人們關注,來自環境中的意外暴露,如國內曾發生的多氯聯苯事件會導致子宮內生長遲滯及皮膚病變等,以及曾在日本發生的有機汞引起的先天缺陷。近年來有更多的研究在探討環境中暴露對增加先天缺陷疾病的可能性,如車諾比爾核電廠爐心融毀事件及有害廢棄物處理場等,不過尚無定論。目前通過母體可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感染、營養、病理因素、藥物、激素、化學毒物、游離輻射和機械性因素等。
|
戰略防空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美國舊防空系統的電腦系統。係第一個很大的軟體專案計畫,但僅偶而由美、加兩國空軍用於截獲月球的雷達反射。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合國負責規劃、協調全球環境保護工作的專門機構,成立於1973年1月1日。此機構之任務是促進各國在環境方面的合作,制定相應的環境政策,推進世界性的環境監督,加強各國對環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注意新的環境問題:並與其他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通力合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為世界性的大氣污染和海洋污染,沙漠化地區的擴大及熱帶雨林的減少尋求對策;致力解決臭氧層破洞或變薄、人口激增與貧困,環境開發與保護抵觸等問題;建立全球環境監測系統,並對有害化學物質建立國際註冊制度;注重陸地生態系保護、環境教育,及環境人才培訓等工作。署中設有理事會、祕書處、及聯合國環境基金會,以為各環境方案提供資金。
|
公用應用環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Open公司為使用者、軟體開發廠商及電腦製造商之共同利益而訂定的一種規格。依此規格開發的應用程式其原始程式可以移植於其它機器上。如此使用者不必依賴特定電腦廠商,減少其在應用系統的投資。同時也將整個市埸開放出來,讓軟、硬體廠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整個介面規格定義於IEEE 1003.1-1988 POSIX標準內。參【X/Open公司】(X/Open)。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