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尺幅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尺寸千里,掌上河山辨似: 形音辨誤 幅,音ㄈㄨˊ。布或紙張的寬度。不可寫作「輻」。同 異
便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便宜且美好的。《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鉛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鉛粉做成的筆,用來塗改絹或紙上的錯字。《文選.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人蓄油素,家懷鉛筆。」
奠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送死者家屬的金錢,用以代替祭品。《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又命使者齎香奠儀,入川致祭。」《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賈母幫了幾十兩銀子外,又另備奠儀,寶玉去弔紙。」也作「奠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幫助人辦喪事。《玉篇.貝部》:「賻,以財助喪也。」唐.柳宗元〈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誌文〉:「天子使中謁者臨問其家,賻以布。」宋.蘇軾〈上韓魏公乞葬董傳書〉:「軾與之故舊在京師者數人,相與出錢賻其家。」
布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通稱。布以疋為計算單位,故稱為「布疋」。 △布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布上題字,作為慶賀或祭弔的禮品。如:「喜幛」、「壽幛」、「祭幛」。也稱為「幛子」。
計較錙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錙銖必較」之典源,提供參考。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婚姻素對,靖侯成規。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1>,比量2>父祖,計較錙銖3>,責4>多還少,市井5>無異。或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貪榮求利,反招羞恥,可不慎歟! 〔注解〕 (1) 輸絹:給予絹。絹,音ㄐㄩㄢˋ。 (2) 比量:比試較量。 (3) 錙銖:音ㄗ ㄓㄨ。古代極小的計算單位,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用以比喻極細微。 (4) 責:要求、索取。 (5) 市井:指買賣行為。
功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功業和名聲。《莊子.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晉.陸機〈樂府詩〉一七首之一一:「但恨功名薄,竹無所宣。」
繪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藝術的表現方式。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等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牆壁等的平面上,透過構圖、造型和色彩等表現手段,創造視覺上的形象。就使用材料、技術的不同,可分為畫、壁畫、油畫、版畫、素描等。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等。就畫面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單幅畫、組畫等。繪畫的特色在強調平面性,歐洲繪畫則常用各種方法,力求表現出立體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