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3.0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脊椎骨中的椎弓構造,位於椎體背面,附著於椎體部分,稱椎弓根,成W形出,兩邊出稱橫起。當直立時從皮膚上可看到兩邊橫起,附著於肋骨,上下有滑溜的關節面,是由上下椎體與上下關節所形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西農民為祈求免於雹災所祭拜的神祇。
臺灣尖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紡錘狀,體長約227微米,具背盾板葉及側面凸起,背剛毛瘤位於背盾板後緣之前,背剛毛向上伸展,雌性蓋具縱脊,羽爪單型、四裂。

大眼吻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ryphaenoides microps (Smith & Radcliffe, 1912)
頭部中大,佈滿弱棘小鱗,口小,頦部有一細小之鬚,吻部短,其尖端部短,具有特化之棘鱗,起形成一小節結眼徑小約佔頭長17%。前鰓蓋部骨嵴圓,第一鰓弓有一黑色皮褶與鰓裂完全密合;第一背鰭有一甚長之鰭條,其長度大於頭長的2倍。體被中小型櫛鱗,棘刺細長而尖,略呈平行排列。體色為淺棕色,各鰭邊緣均有漸層之黑色暗邊,為大型鼠尾鱈,可成長至55公分。
中國東海,日本南方,台灣。
深海底棲性魚類,生活在250~790公尺深,水溫5~7℃的水域,棲息在混濁的泥砂底質上,肉食往,以小型蝦蟹為食。
大型個體可食用,體型較小個體,則均以下雜魚處理,數量多,常見於深海底拖網漁獲物中。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鱈形目(Order Ga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鼠尾鱈科(Family Macrouridae),Grenadiers,Rattails
變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NA原發性損傷經複製或易誤修復過程,發展成永久性變。
水玉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糞物抽取物培養基(DEA)上生長良好,其孢子囊柄為直立,長圓柱狀,不分枝,沒有隔版,表面呈平滑,具向光性,孢子囊柄為1.5-2.0 mm × 50-70 μm,呈淡褐色。營養囊由兩個隔板與菌絲區隔,生長於藏在培養基底層,為蘿蔔狀居多,中間有少數分岔,85-175 × 140-250 μm。泡囊為長卵形至倒立酒瓶狀,295-470 × 190-280 μm;底層淡橘色;中軸不明顯;孢子囊呈乳形,黑色,95-155 × 150-235 μm;孢子囊孢子為淡黃色或透明之橢圓形,2.0-3.0 × 4.5-5.5 μm。接合孢子未觀察到。
眼佳盾蜾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名為眼佳盾蜾蠃。別名為三葉佳盾蜾蠃。體長10~12mm,體型及斑紋類似矛紋佳盾蜾蠃,差異在於本種頭頂三各單眼內緣有辮狀起;中胸小盾片的橫紋前緣凹陷,或只有一對小黃斑;第1腹節背面的黑斑較大,約占背面面積的一半以上;雌蟲各腿節及脛節深褐色。
雜斑乳天竺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小型,狹長而側扁;側線不完全,僅延伸至第一背鰭基底後下方。腭骨無齒。鱗易脫落。尾鰭圓。D. VII+I,9;A. II,8; P. 14; Ll. 10-13; Pred.S. 4-5; GR. (3-4)+12 (developed GR.4-6)。體呈黃褐色,體側有時具有暗色垂直橫帶;鰓蓋上有白緣大眼點。各鰭皆具多條點帶紋。
尾鉤蛺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型蛺蝶。軀體背側暗褐色,腹側褐色,腹部白黃色。前翅前緣弧形,M1脈末端出成角狀,CuA1脈末端也出。後翅M3脈末端出成指狀。翅背面底色橙色,綴有黑色斑點與線紋。沿外緣有黑邊,翅面黑色斑點曲線排列。中室端及中室內有數只黑斑。翅腹面有灰白色、褐色、暗褐色、綠色紋搆成之複雜花紋,色彩如木頭紋理。後翅中室端有細小銀白色鉤狀紋。緣毛白色,於翅脈端暗褐色。
摸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疑不決的樣子。《醒世姻緣傳》第四○回:「狄希陳也到屋裡摸摸的,在他娘跟前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