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66.28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盧安達共和國(Republic of Rwand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ynuchus rufofusc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體長9mm,體色紅棕色。前胸背板兩側明顯向後方變窄;後緣兩側凹陷深且範圍較大;中央縱線淺;前角僅微微凸出。翅鞘表面具有細紋。跗節細長;後足跗節僅外側具溝;跗爪節腹側具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禁止的用語,相當於「勿」、「毋」。如:「非請莫入」、「閒言莫說」。《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君有急病見於面,莫多飲酒。」唐.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2.沒有。《論語.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
3.不能、不可。如:「變化莫測」、「莫測高深」。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1.「暮」的本字。指日落、黃昏時候。《詩經.齊風.東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則莫。」宋.張元幹〈石州慢.雨急雲飛〉詞:「雨急雲飛,瞥然驚散,莫天涼月。」
2.一種蔬菜。《詩經.魏風.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晚、遲。通「暮」。《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劈裂、析分。《說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詩經.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莊子.則陽》:「斯而析之,精至於無倫,大至於不可圍。」
2.距離。《列子.黃帝》:「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
此、這個、這裡。用於文言文。如:「斯人」、「以至於斯」、「生於斯,長於斯。」
則、就。用於文言文。《論語.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經》:「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
1.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呢」。《詩經.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2.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啊」。《詩經.豳風.鴟鴞》:「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3.是。用於倒裝,表示賓語前置。《詩經.豳風.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盡、都。《書經.金滕》:「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斯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表程度深。如:「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二一四部首之一。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參見「大夫」條。
至高無上的。通「太」、「泰」。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國」。如:「魯國」、「齊國」。《易經.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唐.柳宗元〈封建論〉:「漢興,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2.有土地、人民、主權的團體。如:「中國」、「美國」。
3.城市。《孟子.離婁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4.地方。如:「水鄉澤國」。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
5.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國佐。
1.代表國家的。如:「國旗」、「國歌」。
2.本國的。如:「國人」、「國土」、「愛用國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分。《說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使多數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諸世人」、「公諸同好」。
1.一種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稱謂:(1)對祖父的稱呼。如:「外公」。(2)對年長或有地位者的尊稱。如:「主公」、「老公公」。(3)婦人稱丈夫的父親為「公」。如:「公公」、「公婆」。
3.對同輩的敬稱。《史記.卷七六.平原君傳》:「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4.平正無私。如:「因公忘私」。《書經.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韓非子.五蠹》:「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
5.有關眾人的事物。如:「辦公」。
6.姓。如漢代有公儉。
1.屬於大眾的。如:「公費」、「公物」、「公筷」、「公海」。
2.雄性的。如:「公雞」。
1.不掩飾、不隱藏的。如:「公然」。《隋書.卷七○.楊玄感傳》:「朋黨相扇,貨賄公行。」
2.國家負責的。如:「公營」、「公告地價」。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