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1.03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氣流受阻所造成不帶的噪。相對於母而言。如國字母中之ㄅ、ㄆ、ㄇ、ㄈ等均屬之。也稱為「輔」、「聲母」。
如奉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同奉為天子的諭旨。如:「他對太太的話,如奉綸。」
送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上指發塞和塞擦時,除阻後外出氣流強的輔,稱為「送氣」。如國語注符號的ㄆ、ㄊ、ㄎ、ㄑ、ㄔ、ㄘ皆是。也稱為「吐氣」。
古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根植於西方樂傳統(包括宗教樂和世俗樂)的藝術樂,包含了從大約十一世紀直至當代的廣大時間範圍。
2.指西元1750~1820年古典主義時期的樂。其特色為注重形式、理性與客觀,建立了交響曲、奏鳴曲及室內樂等的典範,至今仍是樂會中常見的曲目。一般多以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等為代表。
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均勻之介質中,聲經傳播出去之後,即形同被吸收不再有回之場,亦即無反射場及近場之各種干擾的場稱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由國家審定,為全國共同遵用的標準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品」條。
尖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團。尖指ㄧ、ㄩ前的舌尖前塞擦、擦聲母ㄗ、ㄘ、ㄙ。團則指ㄧ、ㄩ前的舌面前塞擦、擦聲母ㄐ、ㄑ、ㄒ。有的漢語方言尖、團仍分,但國語均讀團。也稱為「尖團」、「尖團字」。
無調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名詞。與調性樂相對立,這種樂出現於二十世紀初期,它摒棄傳統調性樂使用的緊張與解決「屬與主和聲」關係,不以大、小調來限制和弦的選擇與進行。建立無調性樂的先驅者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他的目的是解放和聲,主張階中十二個半都能獨立及自由地運用,消除不協和必須要解決的觀念。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無調性樂的觀念其實是沿著西方傳統逐漸發展成形的。十八世紀早期的作曲家,已開始利用連續轉調或半暫時掛留的技巧,來造成調性暫時不穩之感覺效果,巴赫(J. S. Bach, 1685-1750)的《半幻想曲》(Chromatic Fantasy)便是一例。後來...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注、解義。《北史.卷四二.列傳.劉芳》:「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訓,辯析無疑。」《舊唐書.卷一八九.儒學列傳上.曹憲》:「太宗又嘗讀書有難字,字書所闕者,錄以問憲,憲皆為之訓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
2.用聲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某字的字義。如:「天,顛也。」、「水,準也。」也稱為「聲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