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此君     
瀏覽人次:361 收藏人次:0
2.語出《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徽之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後用以竹的代稱。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瀏覽人次:20382 收藏人次:3930190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瀏覽人次:15685 收藏人次:280567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天上有」。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22734 收藏人次:4493468
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見仁見智     
瀏覽人次:17827 收藏人次:802440
。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卻不知曉。因此君子之道雖然涵蓋萬有,知道的人卻很少啊!」後來「見仁見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看法各異。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14597 收藏人次:0
04.南朝梁.劉峻〈辯命論〉:「此君子所以自強不息也,如使仁而無報,奚為修善立名乎?」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14218 收藏人次:3940924
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後來原文中的「聚精會神」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集中。
毛骨悚然     
瀏覽人次:13332 收藏人次:1675694
卒或坐或臥,見二騎至,不為起。二人轉而東,復少北,有聽事,對設兩榻,執事者鞠躬聲喏,虡揖就坐,曰:「此君治所也。」俄一小兒自屏間出,挽其衣。虡曰:「令嗣先在此矣。」蓋數年前所失稚子也。虡曰:「君且歸,徐當相迎。」興祖方攬轡,蹶然而寤。明日,遍告常所來往者,疑為不祥。未幾,因出謁1>,過婁氏之門,毛骨凜然俱竦2>,即得疾。扶歸家,信宿3>而卒。卒後,其表弟陳振夢見之,與語如平生。振曰:「聞兄為冥吏,信否?」興祖唯唯。振又曰:「人持盃珓來卜者,兄能告以吉凶乎?」曰:「大渾王雅不喜此。」振曰:「然則兄為大渾王官屬邪?」興祖遽曰:「吾失言,吾失言。」號慟而去。振驚寤,尚依約聞其哭聲云。 〔注解〕
(...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10204 收藏人次:588568
02.明.無名氏《英烈傳》第一三回:「太祖顧徐達曰:『此君弼調虎離山之計,引我入湖,頓兵圍繞,奈何,奈何!』」
長驅直入     
瀏覽人次:10192 收藏人次:1299080
驅直入」。見「長驅直入」條。
01.南朝宋.袁淑〈大蘭王九錫文〉:「有敵必攻,長驅直突,陣無全鋒,此君之勇也。」 參考詞語︰長驅深入注音︰ㄔㄤˊ ㄑㄩ ㄕㄣ ㄖㄨˋ漢語拼音︰cháng qū shēn rù釋義︰猶「長驅直入」。見「長驅直入」條。
01.《新唐書.卷一八○.李德裕列傳》:「至元穎時,遇隙而發,故長驅深入,蹂剔千里,蕩無孑遺。」 參考詞語︰長驅而入注音︰ㄔㄤˊ ㄑㄩ ㄦˊ ㄖㄨˋ漢語拼音︰cháng qū ér rù釋義︰猶「長驅直入」。見「長驅直入」條。
01.《醒世恆言.卷一九.白玉孃忍苦成夫》:「未到漢口,傳說元將兀良哈歹統領精兵,長驅而入,勢如破竹。」
02.清....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