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34110 收藏人次:2001846
語出《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後漢書.卷三五.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請敬王出來,做個領袖,兩位老師,也該當仁不讓,恢復光緒十年前的局面。」
    
瀏覽人次:49438 收藏人次:3395174
5.面對、對著。如:「當面談話」、「當機立斷」、「當仁不讓」、「首當其衝」、「當著大家道個歉,把事情了了。」
    
瀏覽人次:31885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25856 收藏人次:5940494
2.謙退。《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莊子.達生》:「田子無讓,寡人願聞之。」唐.成玄英.疏:「讓,猶謙也。」
    
瀏覽人次:13635 收藏人次:2006051
寬厚善良的德行。如:「仁愛」、「仁政」、「仁人君子」、「仁心仁術」、「仁至義盡」。
果核中的種子。如:「杏仁」、「果仁」、「花生仁」、「核桃仁」。
有感覺、知覺的。如:「麻木不仁」。
不讓     
瀏覽人次:629 收藏人次:0
1.不避開、不推辭。[例]當仁不讓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26569 收藏人次:1817886
秉持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語本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
△「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當仁不讓」、「寡廉鮮恥」
義不容辭     
瀏覽人次:22837 收藏人次:957727
道義上不容許推卻。《三國演義》第五八回:「子敬有恩於玄德,其言必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醒世姻緣傳》第八九回:「明知理虧,但只是義不容辭,怎忍坐視?」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21357 收藏人次:2836516
比喻同心協力,共圖解救,戰勝困難。參見「同舟而濟」條。《三國志.卷二八.魏書.毋丘儉傳》裴松之注引〈文欽與郭淮書〉曰:「夫當仁不讓,況救君之難,度道遠艱,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濟,安危勢同,福痛已連,非言飾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責無旁貸     
瀏覽人次:20140 收藏人次:1470985
自己應盡的責任,沒有理由推卸。《清史稿.卷四一八.袁甲三傳》:「總督程矞采為守土之臣,責無旁貸。」《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講到護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責無旁貸者再無一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