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會     
瀏覽人次:291 收藏人次:0
1.迎神賽會。《警世通言.卷五.呂大郎還金完骨肉》:「王氏生下一個孩子,小名喜兒,方纔六歲,跟鄰舍家兒童出去看神會,夜晚不回。」
2.神明相會。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一.神聖降生日辰》:「十七日,太白長庚降。十八日,四海龍王神會之日。」清.徐文靖《管城碩記.卷二七.天文考異一》:「周處《風土記》曰:『七夕洒埽於庭,施几筵、設酒果,祀河鼓、織女,言二星神會,乞富壽及子。』是誤以河鼓即牽牛矣。」
3.在心神上領會、理解。清.章學誠《方志略例.卷二.永清縣志輿地圖序例》:「古人口耳之學,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貴其心領而神會也。」
心領神會     
瀏覽人次:8069 收藏人次:682596
不必經由言行的表達,心裡便已明白。《紅樓夢》第六四回:「只有二姐兒也十分有意,但只是眼目眾多,無從下手。賈璉又怕賈珍吃醋,不敢輕動,只好二人心領神會而已。」也作「心領神悟」。
心融神會     
瀏覽人次:603 收藏人次:0
心神融會貫通,領悟明白。宋.朱熹〈答廖子晦〉:「工夫久之,自當心融神會,默與契合。」《五燈會元.卷一九.石霜圓禪師法嗣》:「乃宵遁瑞州九峰,恍若舊遊,眷不忍去,遂落髮。每閱經,心融神會。」
神會心契     
瀏覽人次:254 收藏人次:0
相互間心神契合,不必藉由言語的表達,心裡便已理解、明白。《宣和書譜.卷一二.行書六.蔡京》:「京從兄襄深悟厥旨,其書為本朝第一。而京獨神會心契,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可與方駕。」
    
瀏覽人次:37581 收藏人次:8329241
3.瞭解、領悟。如:「意會」、「體會」、「心領神會」。宋.陳亮〈念奴嬌.危樓還望〉詞:「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瀏覽人次:12180 收藏人次:4625540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43172 收藏人次:2154825
沉默少言,不愛好榮華富貴;喜歡讀書,但只求義理上的了解,不過度鑽研字句的解釋,每次讀書只要讀到有心領神會的地方,便會高興得忘了吃飯。又說五柳先生喜歡喝酒,但因為家裡貧窮,沒辦法常買酒喝,於是鄰居或親朋好友常常買酒招待他,他也不矯揉造作,總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雖然家裡貧窮,他總能自得其樂,常常寫文章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不把人世間的名利得失放在心上。除了此篇文章外,陶潛著名的作品尚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每一篇文章都說明他熱愛田園生活和不願與當時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感情。後來陶潛描述自己讀書態度的「不求甚解」,被視為一句成語,用來指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亦轉...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13089 收藏人次:3793258
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覽群書,熟聞母訓,始得一知半解。」
大惑不解     
瀏覽人次:7160 收藏人次:124855
近義:不可思議,百思不解反義:大徹大悟,心領神會,恍然大悟,茅塞頓開,頓開茅塞,豁然貫通辨似: 「大惑不解」及「百思不解」都有對某事無法理解的意思。 「大惑不解」側重於心有迷惑而無法理解;「百思不解」側重於反覆思量仍無法理解。 大惑不解 百思不解 辨似例句 ○ ㄨ 我看你是~,才無法體會出她對你的關心。 ㄨ ○ 這道數學題明明很簡單,我為什麼會~,無法明白解題的關鍵呢?
口耳之學     
瀏覽人次:2258 收藏人次:1094167
耳朵聽進去後,只在嘴上說說,而無實學。語本《荀子.勸學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後比喻從道聽塗說中得來的片面知識。宋.陸游〈跋柳書蘇夫人墓誌〉:「今諸家徒欲以口耳之學揣摩得之,可乎?」亦可喻僅以口頭傳授而不見於文字的學識。《方志略例.卷二.永清縣志輿地圖序例》:「古人口耳之學,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貴其心領而神會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