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樂     
瀏覽人次:850 收藏人次:153757
樂名。神樂為日本平安朝的宮廷音樂,意為神的音樂,屬古代藝能中之鎮魂舞蹈,由宮廷傳承中歷經了久遠的年代,至平安朝的鎮魂祭中仍見其蹤跡,為女人祭祀之一種,是日本神道儀式的神聖舞蹈。傳說中太陽女神「天照」大神(Ama Terasu-Omikami)厭惡她粗暴的弟弟須佐之男命(Susa-no-onno-mikodo)而隱居到洞穴內,頓使世界陷於黑暗之中。為了引誘她出洞,眾神聚集在洞口開音樂會,載歌載舞,天鈿女命(Ame-no-Uzume)就在一個推倒的浴桶上半裸起舞,她古怪的模樣,逗得眾神哄然大笑,笑聲引發太陽女神的好奇,因此探頭窺視,於是世界又重現光明,天鈿女命便成為日本音樂和舞蹈的守護神;而跳舞以...Gerald Jonas《Dancing-The Pleasure, Power, and Art of Movement》1992.
山伏神樂     
瀏覽人次:215 收藏人次:0
樂名。日本獅子神樂的一種,為山伏地方的修道者所流傳的神樂。在太平洋側的地方,稱為《山伏神樂》,在日本海側的地方,則稱為《番樂》。以青森、秋田、山形、岩手這些地方為根據地的山伏修道團體,每年從年末一直到正月,為了去除災厄,祈求五穀豐收,帶著稱為「權現」(指佛的化身)的獅子頭,來到信仰者的村落,挨家挨戶在門前跳舞,這種春天的祈禱活動稱為「門打」;另外讓權現的牙齒「卡達 ── 卡達」作響的動作,稱為「齒打」,有消災除厄之意。在巡迴演出中,夜宿民家,便以民家的「座敷」為舞台來演出。樂器用笛、太鼓、銅鈸,有時會用大小太鼓;舞台後方張開舞幕,幕後有樂屋。演出的舞曲有《式三番》、《鳥舞》等儀式舞蹈;有述說諸...《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霜月神樂     
瀏覽人次:203 收藏人次:0
藝能名。祭典名。是日本舉行於舊曆11月的一種民間祭典。多為慶祝豐收或是祭祀聖賢先祖的儀式、並有藝能活動。霜月神樂(Shimotuki kagura)亦稱霜月祭(Shimotuki matsuri)為日本遠山鄉之一民族藝能祭,每年11月太陽已近彌時間舉行的祭典活動。為祈神降福、予萬物復活、拜豐收或祭祀聖賢先祖的民間藝能活動,因此要祭拜年神、田神、家神等等,其儀式過程皆有舞蹈;如祭養育人類之土地神的《產土之舞》、帶面具手持扇舞動之《八社神面之舞》、男伴女裝跳的《鶴見舞》、極具美感、及手持扇與鈴並於背後做舞刀的動作之《禪之舞》。新村出編《廣辭苑.第四版》1997、《日本發見 ── 祭》(昭和54年初版)、郭村出編《廣辭苑,第四版》1997、松村明編《大辭林》1989。
出雲神樂     
瀏覽人次:189 收藏人次:0
樂名。廣義的說,是指所有分佈在島根縣出雲地方的神樂;狹義的說則不包括佐陀大社以佐陀神能為中心的神樂群,以及飯石郡奧地的奧飯石神樂群。出雲神樂出自佐陀神社,與佐陀神樂一般,由「七座神事」(指七種不帶面具的採物舞)、「式三番」、「神能」三部分所構成,曲目則與佐陀神樂不同;樂器以笛、太鼓、鼕為主。自古以來舉行御座替祭時便跳《劍舞》、《散供》、《吳座》、《清目》、《八乙女》、《勸請》、《手艸》等清舞,此即「七座神事」,演出時帶烏帽子、狩衣打扮的神官,手持鈴、劍等物而舞;七座神事之後,則演出「神能」,這是以神話傳說、神社緣起為題材的神樂,也稱作《神代神樂》或《岩戶神樂》,而以《出雲神樂》的名稱最為流行。...《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催馬樂神樂     
瀏覽人次:179 收藏人次:0
音樂,流傳於埼玉縣北葛郡鷲宮町鷲宮神社,也稱作《鷲宮神社神樂》、《鷲宮神社催馬樂神樂》,或《土師一流催馬樂神樂》。在鷲宮神社,一年有十七次神樂奉樂的祭典,特別在春秋兩祭,習慣以全套十二段曲目的神樂奉神。據寶永五年(1708)殘留的記載,其起源不詳,傳為大宮司藤原久國所恢復,在神樂中加入了催馬樂以及御神樂的採物歌,回復原來「十二座神樂」的演出。這十二座神樂與現行的神樂是相關的。其曲目如下:《奉幣舞》、《神世舞》、《四方固舞》、《猿田舞》、《岩戶舞》、《浮橋舞》、《御寶舞》、《引舞》、《種蒔舞》、《翁三神舞(三番舞)》、《弓舞》、《緣結舞》,不管那個曲目,都由「出舞」、「神樂歌」、「舞掛」「引入」...《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神樂     
瀏覽人次:171 收藏人次:0
機構。明朝(1368∼1644)中央政府主管祭祀禮儀及樂舞事宜之機構,隸屬太常寺。神樂觀始設於洪武十一年(1378),地址在郊祀壇西側。官員由道士充任;有提點一名,知觀一名。嘉靖(1522∼1565)年間加以改革;設龍虎山正一真人一名,法官、贊教、掌書各二名。《明史.卷七十四》。
翁;能樂;神樂之舞     
瀏覽人次:171 收藏人次:0
曲名。「翁」為日本能樂的曲名,自古以來在能樂界稱為「神曲」,以別於其他種曲目,作為能樂五種曲目之首曲,自世阿彌《花傳書》中可知,古稱其為「式三番」,乃因曲目由「翁」、「千歲」、「三番叟」等三部歌舞構成,以祈福國泰民安、五穀豐收,作為寺廟神社大祭的儀式歌舞,其唱詞又稱為「神歌」。也是日本一種象徵長壽的儀式舞蹈,當新劇坊落成時演出,視為開張大吉。全版的《能》劇演出持續整天,必由《翁》舞者領銜,內容表現男子一生三階段。首先登場的主角是「翁」,沒有化妝,帶著一只結深紫色細索的黑金色漆盒,他從盒子取下髯鬚老翁木假面,一面以徐緩端莊的動作跳舞,繫上假面;一面以單手拿扇,並吟唱古詞,由兩個鼓和一支笛為舞伴奏...《日本舞踊辭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池川神樂     
瀏覽人次:116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舞蹈。以高知縣吾川郡池川町的池川神社為中心,在十一月二十二日的祭典中所表演的神樂。由高知縣石槌山山中道場的修行者所流傳,與土佐的本川神樂、津野山神樂系出同源,皆屬出雲神樂系統,是由不帶面具的「《採物舞》」以及帶假面的「《神能》」組合而成。起源不詳,池川神樂因文祿二年(1592)殘存的神樂史料記載而流傳下來。今日演出多由石槌山的前輩擔綱;演出場地在各部落的神殿內,四根大柱中的二間為舞台,樹立大神木、張掛注連繩(新年時在門前懸掛的稻草繩)、裝飾剪紙畫來演出,有時也會為病者祈禱;演出的曲目有:《宮祓》、《驅惡魔》、《和卓舞》、《御仕舞》、《迎神舞》、《二天舞》、《手草舞》、《兒勤舞》、《天磐...《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江戶神樂     
瀏覽人次:107 收藏人次:0
樂舞名。即《江戶里神樂》,為日本東京民間流傳的神樂。這種神樂是以肢體的動作、手勢來表現演出的意義,是一種默劇形式的《能》。其流傳,現在以若山社中、松本社中、間宮社中、以及山本社中四個社團為主。在大拍子、兵打太鼓、締太鼓、鉦等樂器營造出熱鬧的氣氛中,穿著華麗衣裳的舞者,以洗練的身手來演出。目前各社中的演出內容大扺相近,以若山社中為例,可分古典神樂、近代神樂、御伽神樂、以及神樂化的「能狂言」四部份,總共有六十四種演出曲目流傳。其中屬古典的有《天之浮橋黃泉醜女》等四十一種;屬現代的有《紅葉狩》、《羅生門》等十二種;屬御伽神樂的有《桃太郎》、《舌切雀》等五種;屬神樂化的能狂言有《釣狐》、《三人片輪》等...《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神樂     
瀏覽人次:107 收藏人次:0
機構。清朝(1644∼1911)之神樂署,隸屬於樂部,兼隸太常寺。設有署正一名,左、右置丞各一名,協律郎五名,司樂二十五名,樂生一百八十名,舞生三百名,皆為漢人。神樂署之職務為主掌郊廟及祠祭樂舞。《清史稿.卷一百一十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