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兒童虐待     
瀏覽人次:441 收藏人次:0
  目前對於兒童虐待的界定尚有爭議,部分學者認為父母故意傷害且造成子女身上有明顯傷痕時,才算虐待,有些學者則主張父母任何無意的疏忽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就是虐待。[臺北市政府兒童保護專刊]將兒童虐待定義為:「父母或任何有照顧責任的人,重複、持續地對未滿十八歲的兒童(含青少年)施予身體、精神、性方面之虐待或疏忽、遺棄,而造成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
  兒童虐待的成因,大致以三種理論來解釋:(1)精神病學認為父母人格異常造成其對子女的虐待行為,父母人格異常包括:自尊低、依賴需求受挫及情緒剝奪、挫折容忍力低、衝動、寂寞孤立、嚴格等;(2)社會學以社會原因、社區及家庭的特質、影響父母暴力的傾向...
老人虐待及忽視     
瀏覽人次:317 收藏人次:0
  家庭暴力和對家庭成員虐待的事件一直存在著,但是都被隱藏著。從一九六○年代中期開始,虐待及忽視孩童、對孩童性攻擊和摧殘婦女的問題已浮現出來,而成為大眾所關注的社會問題。自一九七八年開始,老人虐待和忽視的問題才受到重視,大家開始覺察到老年人在社會中的數目越來越多,而且有他們獨特的問題存在,因為他們比較沒有能力去抵抗「虐待及忽視」,所以老年人比一般人更可能有失去基本權利和需求的危險。
  以下就老人虐待及忽視問題的原因、類型和治療方式分別加以探討。
  1.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老人的照顧者在承受長期缺乏睡眠、心理壓力、身體勞動的情況下而鞭責老人,其他的理論則是強調受虐者對外界...
兒童性虐待     
瀏覽人次:314 收藏人次:0
  兒童性虐待指發生在兒童與成人之間的性接觸,且兒童被利用當做成人發洩性慾的工具,身體傷害多集中在生殖器官、大腿兩側、胸部及口腔。而所謂的性接觸包括:(1)身體的接觸,如不舒服的身體碰觸、親吻、愛撫身體或性器官、強迫口交、性交、肛交,或以異物插入陰道或肛門等;(2)非身體的接觸,包括言語的挑逗、淫穢的動作、裸露,或利用受害者散發或販賣色情物品、強迫觀看色情書刊、電影等,或利用受害者從事色情活動,如拍裸照、賣淫等。
  施虐者男女性皆有,但以男性居多,且有一半以上是熟識者,包括父母、兄弟姊妹、養(繼)父母、親戚長輩、鄰居或兄姊的朋友。施虐的行為不一定是為滿足性慾,大多是為滿足權力感,以...
虐待     
瀏覽人次:299 收藏人次:170774
指藉由讓人或動物屈辱受創或身心痛苦,來獲得自身精神上滿足的人。
    
瀏覽人次:36473 收藏人次:5319174
等候。如:「等待」、「待命」。
招呼、應對。如:「招待」、「接待」、「待客」、「款待」。
待遇:A>對待。如:「不平等待遇」。B>薪水,工作的報酬。如:「這家公司的待遇很高。」
逗留、停留。如:「待不住」、「待會兒」。
    
瀏覽人次:11864 收藏人次:354818
苛刻、嚴苛。如:「虐待」。《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貪戾無厭,虐殺不已。」
溝通特權(privileged_communication)     
瀏覽人次:7920 收藏人次:99365
狀況作為賠償損害的要求或辯護時(5)如果當事人未成年,諮商師相信兒童是某罪行中的受害者,如亂倫或兒童虐待(6)當諮商師認定當事人由於心理失常而必須住院治療時(7)當法院要求時(8)當事人顯露犯罪意圖或被評估可能對社會或自己有危險性時 溝通特權的倫理困境溝通特權是我國助人專業人員常會遇到的倫理困境,學校輔導人員和一般諮商師都可能會遇見通報與否的兩難議題,若符合諮商專業倫理守則「保密特殊情況」的情境,助人專業人員可以直接進行必要的通報或知會,較不會兩難;但當事實情況不明確、當事人不願通報施暴者、當事人希望助人專業人員提供其改...
摧殘     
瀏覽人次:7055 收藏人次:128083
1.摧折破壞。南朝梁.吳均〈贈王桂陽〉詩:「弱榦可摧殘,纖莖易凌忽。」
2.挫折受辱。如:「流蕩外鄉多年,心靈飽受摧殘。」
體貼     
瀏覽人次:6919 收藏人次:738390
1.關懷、體諒。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使對方感到舒適滿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那趙聰也到會體貼他夫妻兩人的意思,常只是詐病佯疾,不進學堂。」《紅樓夢》第五一回:「你們固然不敢抱怨,未免想著我只顧疼這些小孫子孫女兒們,就不體貼你們這當家人了。」
2.細心體會、領悟。《朱子全書.卷五五.道統四.自論為學工夫》:「乃知明道先生所謂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者,真不妄也。」
3.揣忖、摸索。《朱子語類.卷三四.論語.述而篇》:「今卻只是體貼字句,就這兩三句題目上談去,全無義理!」《紅樓夢》第三二回:「連你的意思若體貼不著,就難怪你天天為我生氣了。」
隔離作用(Isolation)     
瀏覽人次:5592 收藏人次:125718
的情緒,而將想法放在明智的(例如隔離、合理化、鬆解、補償等)方面。在臨床上,當事人陳述自己遭到迫害或虐待時,看不出任何痛苦神情,表現出事不關己的冷靜,即是把痛苦的感覺從意識層面中加以區隔,使對其事物失去感覺,是典型之隔離作用。隔離作用雖可避免痛苦的再次發生,但可能會妨礙個人主動、積極的參與。 參考文獻Hayashi Tatsunori(無日期)。心理防衛機轉。2009年7月4日,取自: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defense_mechanism.htmlWikipedia(2...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