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智以利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末代皇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亡國君主
曹社之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哀公七年》:「初,曹人或夢眾君子立于社宮,而謀亡曹。」比喻亡國的預兆。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妒賢疾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聲望、才能勝過自己的人,心懷怨恨和妒忌。《資治通鑑.卷五.周紀五.赧王四十九年》:「夫三代之所以亡國者,君專授改於臣,縱酒戈獵;其所授者妒賢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也作「妒賢嫉能」。
利以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銅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銅製的駱駝,比喻亡國。參見「銅駝荊棘」條。宋.文天祥〈滿江紅.試問琵琶〉詞:「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苦節高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優游不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優柔寡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優柔寡斷」原作「柔茹寡斷」,典源出自《韓非子.亡徵》。〈亡徵〉篇,顧名思義就是滅亡的徵象,韓非在這篇中所論述的是國家將要滅亡的徵兆和跡象,他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深入考察,從中識別徵兆,分析導致亡國的原因,多達四十餘條,這是他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
氣息厭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奄奄一息」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李密〈陳情表〉(據《三國志.卷四五.蜀書.鄧張宗楊傳.楊戲》裴松之注引)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愍,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猥蒙1>拔擢,寵命2>優渥,豈敢盤桓3>,有所希冀?但以劉4>日薄西山5>,氣息奄奄6>,人命危淺,朝不慮夕7>。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亦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8>不敢廢遠。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注解〕 (1) 猥:音ㄨㄟˇ,辱,謙詞。本作「過」,...
遼天祚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1101~1125)姓耶律,名延禧,字延寧。遼亡國之主。昏昧無能,國勢漸弱,保大五年,遂為金俘擄,降封海濱王,因而抑鬱病死。在位二十四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