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矯枉過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載:春秋時,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由於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他幫助吳國從衰微的國勢走向富強,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伍子胥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矯枉...
泰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國干將所鑄的寶劍。《漢書.卷六七.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也作「太阿」。
非有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東方朔〈非有先生論〉一文中所捏造的人物。文中非有先生為官於吳國,三年之間默然無言,吳王問他,他趁機用歷史上許多諫諍遇禍的故事來啟發吳王,勸諭帝王應虛心納諫,實行明王聖主之道。
迎刃冰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迎刃而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
摘句搜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章摘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尋章摘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讀書時著重搜求、摘取漂亮詞句,而少深入研究。典源出自《吳書》。三國時劉備蜀軍攻打東吳,吳主孫權派使者趙咨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用嘲笑的語氣問趙咨:「你們吳國的君主很知道要讀書嗎?」趙咨回答說:「吳王率領百萬雄兵,任賢使能,志存經略。如有空閒,就博覽群書,領略其精髓,不像普通的讀書人,只知道搜求、摘取漂亮詞句,而不深入研究。」後來「尋章摘句」被用來形容讀書時著重搜求、摘取漂亮詞句,而少深入研究。如《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亦用以指寫作時,多套用前人的章法、語句,而不講究創意。如唐.李賀〈南...
後七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與徐中行等七人。他們繼承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世稱為「後七子」。
神愁鬼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其淒慘悲苦。明.陸采《懷香記》第三七齣:「吳國內甚驚恐,每發兵來交鋒敗北,端的神愁鬼哭。」
大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孫權所建立的吳國。《文選.左思.吳都賦》:「子獨未聞大吳之巨麗乎?且有吳之開國也,造自太伯宣於延陵。」也稱為「東吳」、「孫吳」。
誰承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誰想到。元.關漢卿《雙赴夢》第二折:「單注著家東吳國一員饒將,砍折俺西蜀家兩條金梁,這一場苦痛誰承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先前見責,誰承望今宵歡愛。」
浦城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福建省北部。東臨南浦江上源,東西兩面夾山,地勢高峻,北面稍平,為福建、浙江兩省的交通要地。漢時本屬漢興縣,三國時吳國改為吳興縣。唐改為浦城縣,後一直沿用至今。此地盛產稻米,為閩北的糧倉,其他物產有蓮子、油及竹紙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