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2.60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ABC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彭駕騂/著。諮商與輔導Q&A,1997年初版,頁292-293。風雲論出版社有限公司。
輕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簡單容易。《儒林外史》第七回:「今日二位老爺心誠,請得夫子降,這是輕易不得的事。」《文明小史》第六十回:「有什麼知己朋友,和懂得此道的,才引他進去看一看,其餘那些人,輕易不得一見。」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之處」(余光中 1977)。余光中的這篇〈狼來了〉發表以後,「一時之間被喻為『血滴子』的大帽子在文弄得風聲鶴唳,瀰漫著肅殺的血腥氣息」(陳明成 2002,40)。余光中曾將陳映真文章中引用馬列主義的段落摘取出來,匯整寄給陳芳明,請他轉交王昇,密告陳映真思想傾共。但因鄭學稼、徐復觀、胡秋原等人力保,反對以鄉土文學將人入罪,陳映真並未因此入獄。也因為鄉土文學論戰中,他將鄉土文學打為共黨文學的行徑,使得台灣人對他物議紛紛。 余光中的文學觀(余光中原文摘錄) 在〈逍遙遊〉、〈鬼雨〉一類的作品裡,我倒當真想在中國文字的風爐中...
雷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身影〉等系列,共二百八十部,亦多次榮獲金鐘獎。 文學創作   青年時期,雷驤以想像無窮的小說在文崛起;到中年之後作品風格轉為真誠坦白,直陳生命,圖文並茂的隨筆式散文建立獨特的文學風格。他一向不在作品中歸納大道理,在藝術表達上,他保持含蓄的美,以「淺嘗即止」的模式,讓觀看的人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他的文章和繪畫,總是給人一種平淡而遙遠的感覺,但並不是清冷孤絕,而是一種有距離的溫度,同時還帶有一些慧黠的趣味。不過,透過這樣精練的文字和淡遠的描述,有心人卻能夠從雷驤看來隨興的文章中,深切的了解了人間萬象。 作品列表 ...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家,主持人尉天驄:作家、文學評論家。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筆匯月刊》、《文學季刊》、《中國論》等刊物主編。張照堂:初中及高中部校友。知名攝影家。代表作品:王船祭典、古厝,1999年國家文藝獎美術得主陳永善(陳映真):作家陳耕宇:管樂指揮,作曲家,低音長號演奏家郭同欽:多位藝人Live及專輯錄音貝斯手,砰砰樂隊貝斯手彭丞吉: 前脫拉庫樂團貝斯手熊耀華(古龍):作家劉至軒:國樂社指揮,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指揮駱以軍:作家劉墉:畫家,作家,曾在成功高中擔任美術教師鍾成虎:音樂人,曾獲第16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作曲人獎、...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能疾轉蕩開,看只是自家的細節,卻正是千萬人在同一戲台上搬演的搏命大事。散文作品量少質精,在當今文宣傳當道簽名會滿天飛,人人急於創造銷售佳績的情況下,她仍然只是「天真、誠實、沈默」的沈靜(前筆名)。善於寫物狀人,分韻分題的獨特手法展現了她絕佳的鎔裁功力,善於描繪沈靜而絕美的生命情調,可喜又可驚的今生緣會,既深情又天真,既柔媚又英挺。 參考資料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7642&Keyword=%E5%91%A8%E8%8A%AC%E...
芍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中國、西伯利亞及韓國等地花色:黃、白、紫、粉紅、紅及橙紅等色花期:二月至六月用途:切花、盆栽、花和庭園露地栽培花語:含羞、羞澀、羞恥心 介紹芍藥其名之由來,根據清朝李時珍《本草》之記載:「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而陳淏子的《花鏡》中則提到:「園林中苟直得宜,則花之盛,更過於牡丹。」芍藥,其姿豔而外型與牡丹相似,然實際上芍藥屬於草本,而牡丹則為木本,而在春末夏初之際,牡丹凋謝,而芍藥則依然璀璨盛開,因此被稱為「婪尾春」。另外,芍藥又被稱為「荑草」、「荑藥」、「將離」等名。(註1)芍藥為毛莨科...
巨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精深、結構宏偉,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如:「莎士比亞以畢生心力寫成的曠世巨作,對文具有深遠的影響。」
聖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數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聖賢。」《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聖賢比肩,環繞甚嚴。」也作「賢聖」。
楊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楊逵(1905-1985),本名楊貴,日據時代到戰後這段期間的台灣現代文學作家,人稱是台灣文「壓不扁的玫瑰」。從日據時期開始發表作品,到民國七十四年去世,一生寫作不輟,作品種類多元而豐富。青年時期參加日治時代農民運動,是文化運動的戰將,也是一位把農民、勞工運動的目標,經由文學作品去宣揚、討論的實用文學主義者,同時又是勇於將文學作品中的理想,在現實中去追求實踐的行動派作家。 寫作風格:楊逵留學日本後,熱衷農民運動、社會運動,由於在台灣從事社運受挫折,又因小說作品〈送報伕〉得到東京文學評論小說獎第二獎的鼓勵,於是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