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向北望。《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六》:「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文選.江淹.雜體詩.劉太尉》:「飲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眉歡眼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眉開眼笑」之典源,提供參考。 ※《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菴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因師棄世日近,不曾接得徒弟,止有兩個燒香上灶燒火的丫頭。專一向富貴人家布施。佛殿後新塑下觀音、文殊、普賢三尊法像,中間觀音一尊,虧了陳太尉夫人發心喜捨,妝金完了,缺那兩尊未有施主。……張遠心下想道:「又好個機會。」便向尼姑道:「師父,我有個心腹朋友,是個富家。這二尊聖像,就要他獨造也是容易,只要煩師父幹一件事。」張遠在袖兒裡摸出兩錠銀子,放在香桌上道:「這銀子權當開手,事若成就,蓋菴蓋殿,隨師父的意。」那尼姑貪財,見了這兩錠1>細絲白銀,眉花眼笑道:「大官人2>,你相識是誰...
幹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府吏、辦事員。《水滸傳》第二回:「寫了一封書呈,使個幹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處。」
懸河寫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沒有他,但也不能再有別人。形容地位重要。《南史.卷三二.張邵傳》:「高帝素愛融,為太尉時,與融款接,見融,常笑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十行一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有能神而靈者也。汝南應世叔2>,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3>者也。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煞人當死,洪自劾詣閤,乞代弟命,便飲酖而死,弟用得全,潁川雖尚節義,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有能破家為國者也。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治梁冀,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 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糾舉奸...
滿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心一意。《水滸傳》第八一回:「每月占卜課內,只著求太尉提拔救濟。宋江等滿眼只望太尉來招安。」
耳目濡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三.韓愈》引)公諱啟,字某,河南人。其大王父融,王父琯,仍父子為宰相。融相天后,事遠不大傳。琯相元宗、肅宗,處艱難中,與道進退,薨贈太尉,流聲於茲。父乘,仕至祕書少監,贈太子詹事。公胚胎前光1>,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內。目擩2>耳染,不學以能。始為鳳翔府3>參軍4>,尚少,人吏迎觀望見,咸曰:「真房太尉5>家子孫也。」不敢弄以事6>,轉同州7>澄城丞8>。益自飾理,同官憚伏9>。 〔注解〕 (1) 胚胎前光︰指生命孕育時,已受蔭前人之光。 (2) 擩:音ㄖㄨˋ,習染、感染。 (3) 鳳翔府:地約當...
因公行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屬,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昧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見利忘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高祖過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親呂后掌握政權,其間殘害劉氏親屬,大力提拔呂氏宗親。呂后一死,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機剷除呂氏外戚的勢力,但是周勃一直無法順利入主當時由呂祿掌管的北軍。陳平和周勃知道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後,就挾持酈寄的父親酈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