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以為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以為是」即自認為是,指自我主觀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孟子.盡心下》中,萬章問孟子,為什麼被大家公認是忠厚老實的人,孔子認為是傷害道德的賊呢?孟子回答說:「這種人你舉不出他哪裡不對,即使覺得他可惡,卻無從攻擊起。隨世浮沉,平時看起來忠厚老實、行為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但在他的主觀意識中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這樣的人看似有德,本質上卻是無德,所以說是傷害道德的賊。」後來「自以為是」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自認觀點與做法正確,不肯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告喪。同「訃」。《左傳.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則不書;禍、福,不告亦不書。」《禮記.檀弓上》:「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影響5 外部連結6 以上資料來源 歷史 “經”將儒家經典稱為“經”的現在最早見於《莊子·天運》:“孔子對老聃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時間很長了。’”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這至少可以證明,在戰國時已經有“六經”的說法。《莊子·天下》還說:“六經的道術分布在四方,而在華夏各國中有所表現的,有時被諸子百家稱道。”《詩》以道志,《書》以道...
自強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孔子家語.卷一.五儀解》:「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拼音︰tú bù shí yí釋義︰即「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 01.《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 參考詞語︰路無拾遺注音︰ㄌㄨˋ ㄨˊ ㄕˊ |ˊ漢語拼音︰lù wú shí yí釋義︰即「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條。 01.《孔子家語.卷一.相魯》:「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02.明.徐元《八義記.第一五齣》:「今夕拜告神祗,願滿朝文武,各依官職,讒言不入,軍民路無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拉開。《淮南子.道應》:「孔子勁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漢.高誘.注:「杓,引也。古者縣門下,從上杓引之者難也。」
涓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小水流。《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涓涓不壅,終為江河。」《後漢書.卷三七.丁鴻傳》:「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
杏壇之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寬惠善良的德行。如:「仁愛」。《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