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2.9909 ms
共 3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合稱。地當長江上游,介於四川、湖北兩省之間,長七百里,兩岸連山,絕無斷處,灘多水急,舟行甚險。
|
末路之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末路,最後一段路程。末路之難指事情越接近成功的階段越困難。《宋史.卷四四五.文苑傳七.張即之傳》:「既耄,猶虞末路之難,命所居曰:『難齋』。」
|
三百千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的合稱。《老殘遊記》第七回:「所有方圓二三百里學堂裡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號裡販得去的。」
|
得寸覷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1>此而遠攻,不亦繆2>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趙獨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則天下莫能害。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彊則楚附,楚彊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 〔注解〕
(1) 舍:音ㄕㄜˇ,通「捨」,放棄、放下。
(2) 繆:音ㄇ|ㄡˋ,錯誤。
|
驥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駿馬的腳。比喻傑出的才華或人。《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傳》:「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北史.卷八六.循吏傳.張華原傳》:「若能屈驥足於此,當共享富貴。」
|
解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理識趣的人。《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霸傳》:「玄曰:『舊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亮曰:『解人不當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
拒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抵抗。《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三國演義》第一五回:「謀士笮融、薛禮勸免,使屯兵零陵城拒敵。」
|
涇渭不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
泥馬渡康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亡獲救的故事。構原為金人的人質,後趁機脫逃,倦極而息於崔府君廟,夢見神人,告以金人追騎將至,宜速去,已在門外備馬等候。康王驚醒,門外果有一馬,便躍而南馳,日行七百里。渡河後馬不再往前奔馳,下馬視之,竟然是一匹泥馬。後有「泥馬渡康王」的傳說。見《精忠岳傳》第二○回。
|
雲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濤。唐.韓愈〈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雲濤。」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