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珠遺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續專心讀書,沒有受到影響。後來狄仁傑以明經舉第,出任為汴州參軍。但是他上任不久,就被其他官吏誣陷,由陟使閻立本審訊。在審訊時,狄仁傑據理直言,陳訴冤情,由於對答如流,讓閻立本十分驚訝,臨走時稱讚道:「孔子曾說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今日我見你的表現,而國家不能重用你,你可以說是遺漏在滄海裡的一顆明珠啊!」閻立本就薦舉他為并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戴,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
照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上級對下級的照顧或督察。《詩經.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明.陸采《明珠記》第四三齣:「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無曲赦,諒陟之惟允,見照臨之無私。」
直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直之道。《文選.潘岳.夏侯常侍誄》:「事君直道,與朋信心。」《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屢摧逆鱗,直道受。」
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罪的人。《書經.湯誥》:「上天孚佑下民,罪人伏。」《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臣今身無官爵,削奪已盡,身是罪人,漂流靡定,不敢復歸藩方。」
私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私人所定的法則。《晉書.卷六二.祖逖傳》:「『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
卷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進退、隱微顯明。《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故蘧甯以之卷舒,柳下以之三。」唐.孟郊、韓愈〈遣興聯句〉:「蘧甯知卷舒,孔顏識行藏。」
同工異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揚雄、司馬相如等人,雖然風格不同,但是技巧造詣是一樣的高明,內容豐富,文筆豪放。您如此努力,卻屢次被,官運不順,自己都該好好想想,幹嘛還訓示別人!」文中的國子先生即韓愈自稱,韓愈藉著別人的口吻,宣洩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原用以自嘲。後來「異曲同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來比喻不同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後則用於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樣的功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懈怠、懶散。《新唐書.卷一六九.韋貫之傳》:「有司弛墯不力,正可慢官,懲不恪,擇可任者繕完之。」
冷眼傍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於是太祖削去其官職。東歸後,閩王禮聘徐夤成為幕僚,官祕書省正字。後還鄉隱居。在〈上盧三拾遺以言見〉詩中,徐夤看到友人因為直言敢諫,反而遭到君王罷,心生感觸地寫道:「若是冷靜地在旁觀看,就會覺得這幫阿諛小人的行為很可笑;可是要有人竭忠盡慮地直言進諫,反倒會受誣陷和冤枉。」表達了他對政治黑暗的不滿憤慨。後來「冷眼旁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來形容用冷靜的眼光在旁觀察,後亦用來形容漠不關心。
周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經》中周書的篇名。《書經.周官.序》:「成王既,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漢.孔安國.傳:「言周家設官分職用人之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