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赤點石斑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7-3.2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齒,兩側齒細尖,可向後倒伏。鰓耙數8-9+15-17。前鰓蓋骨後緣一般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0-54;縱列鱗數92-106。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5-17;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灰褐色;頭部、體側和奇鰭上散佈小型橙黃色、紅色或橘色斑點;體側另具6條不顯之暗橫帶。背鰭基底具一黑斑。
|
黃斑枯葉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5-27mm,體型壯碩;下唇鬚長而向前延伸,雄蟲觸角雙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部、體軀與雙翅黃褐色;前翅寬,前緣中段向外弧形突出,外緣於R5脈處向外稍突出,前中線與後中線褐色,略呈直線而微向外彎,亞外緣線於個翅脈間呈ㄑ型向內凹陷;後翅長橢圓形,近基部1/3段橫向俱有一寬黃色帶紋。停棲時雙翅呈同一平面,後翅近前緣1/4段會突出於前翅前緣。外觀近似埔里雙線枯葉蛾(Arguda horishana),然該種色調較暗淡偏棕色,前翅亞外緣線不明顯,前翅外緣平直而可做區分。
|
四斑紅蝽(2250-45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四斑紅蝽(2374-100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台灣黃斑挵蝶(1282-21178)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斑紋異齒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漸細小;背部輪廓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圓錐狀而稍住上揚。吻短寬而鈍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眶上隆棘較低。眼上方頭背部不明顯的往後下方傾斜。口裂位於眼前下方;上下頜齒同型,前部齒細小,具3-5尖頭,後部齒寬扁,臼齒狀,中央具隆棘。鰓裂5對。噴水孔小,位於眼下方。鼻孔緣無觸鬚,但具明顯之口鼻溝;前鼻瓣往後延伸達口裂。盾鱗粗厚,呈十字形。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起點於胸鰭基部後端;第二背鰭略小於第一背鰭,距尾鰭之距離遠於距臀鰭之距離;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大於臀鰭基底長之兩倍。體淡黃色,腹面白色,體背具黑褐色且寬窄相接之橫帶。
|
紋翼畫眉(栗頭斑翅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tinodura morrisoniana
體長18公分。喙鉛灰色,腳肉色。全身大致為栗褐色系,胸及上背部為鼠灰色雜有灰白色的斑紋,頭、背部為栗褐色,翅膀及尾羽為紅褐色,翅膀外緣及尾羽密佈黑色的橫紋。雌雄羽色相同。
分布於亞洲東部之台灣,為特有種,出現於海拔1,500~2,500公尺的山區。
出現於中高海拔的針葉及闊葉林帶,常成小群活動於樹木中層樹幹,穿梭其間啄食樹皮上的小蟲。在五種台灣特有種畫眉科鳥類中,牠是數量較少的一種。平時發出jia-jia-jai的輕柔叫聲,警戒聲則較為粗啞急促。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畫眉科(Family Timillidae)
|
四斑紅蝽(2237-88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耀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表面特別光亮的點狀區域。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個小時。耀斑的出現和太陽黑子的活動有密切關係,都是太陽表面劇烈活動所產生的現象。通常伴隨有磁暴產生。
|
台灣黃斑挵蝶(1282-2110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