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粗喙椿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ocanthecona furcellata (Wolff, 1811) 叉角厲椿,別名黃粗喙椿象,屬於中小型椿象,體長約10.8-16.3mm、寬度為5.2-6.4mm,蟲體黑色長橢圓形,身上具有明顯的黃白色點及紋,身體腹面黃白色具黑色紋,前胸背板很大、後半部較寬、兩側端部末緣分叉為尖刺狀,小盾片上基角及頂角有明顯黃白圓。口喙粗。蟲體外型與黃椿象(Erthesina fullo)類似,但是本種的半翅鞘具黃白色圓且口喙較粗,可以此區別。卵為圓筒形,剛開始為黃白色、後為深褐色,卵蓋附近周圍有小棘起。若蟲五齡,初齡若蟲紅色具有黑色條紋,四、五齡體色轉為橙色具藍黑色紋。若蟲與成蟲皆為...
紅蝽(4288-53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穗花葉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生。莖15-30 cm高。葉約8片, 長橢圓形至狹長卵形,漸銳頭。花莖有毛。穗狀花序,著生許多白綠色小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具狀岩理組織的火成岩。晶由鹼性長石或石英組成,基質為細粒或隱晶質。常見於地下淺部的火成岩體或是火山岩(噴出岩)。
紋犁頭鰩或犁頭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hynnicephalus (Richardson, 1846)
體盤近似三角形,長度遠大於寬度。吻短而鈍尖,長度約為體盤長之1/5~1/4;喙骨較寬,後端稍分枝。鼻孔斜向;前鼻瓣向內延伸達鼻孔緣或稍超越鼻孔緣,唯不達口裂部。噴水孔小於眼,緊鄰眼之後方。吻長為口裂寬度之2.8~3倍;腭骨中部稍向前彎曲。背鰭2枚,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之距離長於兩背鰭間距。胸鰭頗窄。尾縱扁;尾鰭小型,不具下葉。體表被覆細小皮齒,體背中線具一列細小且鈍之瘤狀突起。體背在福馬林浸泡之後呈棕黑色,另具棕黑色點,有時於體背可見卵圓形花紋,腹面淡橄欖色。背鰭及尾鰭則呈棕色。
出現於中國大陸、日本、台灣沿近海域。
底棲性,以甲殼類為主食。
拖網可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或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點雞籠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近菱形,側扁而高。吻短;唇厚;頦部具一簇頦鬚。眼間隔圓突。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達眼前緣下方;兩頜齒細弱;鋤骨與腭骨無齒。前鰓蓋下緣具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且橫過峽部成一皮褶。鰾之側面有2對盲管突起,突起甚長且分枝極多。體被中大圓鱗,頭部腹面、吻及眼間隔處均無鱗;背、臀鰭具低鞘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前方無向前平棘;背鰭硬棘與軟條間具缺刻;胸鰭尖長,呈鐮刀狀;腹鰭第一棘延長;尾鰭雙截形或圓形。體銀灰色;體側具4-11條由黑點形成之橫帶。各鰭淺黃色;背鰭具兩縱列暗色點。
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ta stansburiana (Baird & Girard, 1852)
此蜥背部底色以灰色或褐色為主,部分族群之雄體則為藍灰色,而如其英文名所指,在其身體兩側常帶有許多淺色之中小型點,全長最大約達16公分左右。
美國西部及墨西哥西北部。
日行性且完全地棲,以昆蟲為主食,喜於乾燥多岩石且植被稀疏之環境活動,而依其緯度不同,一年可產卵1~7窩,且每次產卵1~8顆不等。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表面的亮
兩色光鰓雀鯛(雙光鰓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romis margaritifer (Fowler, 1946)
體為橢圓型,被大型櫛鱗;眶前骨及眶下骨下緣裸出。各鰓蓋骨邊緣平滑,均無鋸齒;背鰭及臀鰭基底均具鱗鞘。尾鰭為尖細的叉型,基部上、下緣各有2枚游離棘,其上下葉鰭條呈絲狀延長。魚體色彩一分為二,體側的背鰭軟條部中央之前為黑褐色,之後為白色;胸鰭基部有一大形黑
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及西澳洲。
棲息於礁地或大型礁石斜面,通常出現於珊瑚群生之處,日行性,晝間常呈小群盤旋於礁盤上,以浮游動物為主食。
體長一般約6、7公分,屬於小型雀鯛,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雪花裸胸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ymnothorax niphostigmus (Chen, Shao and Chen, 1996)
肛門位於魚體中央點之前。口為端位,可閉合完全。頜齒單列,尖牙狀,且具少許倒勾。部分小型個體在上頜齒內側具有1~2顆較外側齒為大的尖牙。在福馬林或酒精保存液中魚體呈暗褐色,全身及背鰭部位具有許多小白塊。顱頂部具有許多分散的小白點。在頭部的後半段、軀幹、尾部的前段和背鰭部位,小白分布的密度較高,許多小白更匯聚成雪花狀的塊。體表白塊出現的密度因不同個體而有相當的變異。頜部,口內、頤部或臀鰭上無明顯的白分布。臀鰭邊緣明顯呈白色,背鰭和尾鰭的邊緣顏色較黑。嘴角黑色;鰓腔表皮上的皺褶為黑色。頤部和腹部的顏色較淡。活體的顏色特徵大致上和置於保存液中的標本類似,但活存時魚體底色似乎更暗些,白塊...
僅分布於臺灣的基隆、澳底、南方澳、成功和澎湖附近海域。
棲息在珊瑚岩礁較深層的海底,以底棲性魚類為食。
曾見於生鮮海產店或在漁市販售,可供食用。由於是在台灣所命名發表的新種鯙類,因此觀賞、飼養的價值也較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鯙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