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5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ta stansburiana (Baird & Girard, 1852)
此蜥背部底色以灰色或褐色為主,部分族群之雄體則為藍灰色,而如其英文名所指,在其身體兩側常帶有許多淺色之中小型點,全長最大約達16公分左右。
美國西部及墨西哥西北部。
日行性且完全地棲,以昆蟲為主食,喜於乾燥多岩石且植被稀疏之環境活動,而依其緯度不同,一年可產卵1~7窩,且每次產卵1~8顆不等。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蝶目。翅上布滿彩色點,為飛得最遠,生命力也最強的蝴蝶。多群集過冬。大致可分為樺蝶、紫蝶、淡青蝶、胡麻蝶四大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氟對防止蛀牙效果極顯著,在牙齒發育期內,氟與琺琅質共同作用形成晶體結構可以抵抗酸的浸蝕,也可防止牙齒礦物質的流失,氟又具抗菌作用。可是攝取過量時(通常是飲水含氟超過2.0ppm時),牙齒的造釉細胞受損,影響了鈣化作用。氟沈積在牙齒形成黃,特別是門齒和犬齒的側面,牙面粗糙,失去光澤,佈滿褐色點,牙齒質脆易折。氟牙的發生是在發育期間。九歲以後攝取過量氟,不致引起氟牙,但氟會沈積在骨骼引起氟骨症。
鷸(林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inga glareola
體長19~21公分。喙短而直,先端黑色,基部黃綠色或橄欖綠色;虹膜暗褐色;腳長,暗黃色、綠色或褐色。繁殖羽眉白色,喙至眼睛具明顯的暗色細線,具白色細眼圈;頭頂黑褐色具白色條紋,身體背面黑褐色,具淡色點。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淡褐色,有窄的白色條紋;腹面淺色,略具點;翅膀下方白色,具淡灰褐色條紋。非繁殖羽身體背面灰褐色,具白色點;胸部灰褐色,具模糊的褐色條紋。幼鳥身體背面暗褐色,有黃褐色點和邊緣;胸部灰褐色。
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及澳洲,夏季於歐亞大陸繁殖;冬季則往南遷徙至非洲中部和南部、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婆羅洲、澳洲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等地度冬。
是本屬中數量最豐富、分布最廣泛、遷徙性最強的種類。棲息於內陸的淡水水域、沼澤或小型水池,潮間帶較少見。覓食時會分散開來,但冬季或遷徙時會聚集成小群活動。飛行時會發出“chiff-if”或“chiff-if-iff”的哨音;警告聲則是尖銳而快速重複的“chip”聲;鳴唱為重複的“liltie”聲。繁殖期5~7月,於潮濕的北方森林或具有落葉灌木叢的沼澤環境築巢。巢排列成一直線,藏於地表濃密的植物下面,但有時會利用其他鳥類在樹上的舊巢洞。
鳥綱(Class Aves)
鷸形目 (Order Charadriiformes)
鷸科 (Family Scolopacidae)
雪花裸胸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ymnothorax niphostigmus (Chen, Shao and Chen, 1996)
肛門位於魚體中央點之前。口為端位,可閉合完全。頜齒單列,尖牙狀,且具少許倒勾。部分小型個體在上頜齒內側具有1~2顆較外側齒為大的尖牙。在福馬林或酒精保存液中魚體呈暗褐色,全身及背鰭部位具有許多小白塊。顱頂部具有許多分散的小白點。在頭部的後半段、軀幹、尾部的前段和背鰭部位,小白分布的密度較高,許多小白更匯聚成雪花狀的塊。體表白塊出現的密度因不同個體而有相當的變異。頜部,口內、頤部或臀鰭上無明顯的白分布。臀鰭邊緣明顯呈白色,背鰭和尾鰭的邊緣顏色較黑。嘴角黑色;鰓腔表皮上的皺褶為黑色。頤部和腹部的顏色較淡。活體的顏色特徵大致上和置於保存液中的標本類似,但活存時魚體底色似乎更暗些,白塊...
僅分布於臺灣的基隆、澳底、南方澳、成功和澎湖附近海域。
棲息在珊瑚岩礁較深層的海底,以底棲性魚類為食。
曾見於生鮮海產店或在漁市販售,可供食用。由於是在台灣所命名發表的新種鯙類,因此觀賞、飼養的價值也較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海鱔亞目(Suborder Muraenoidei)
鯙科或海鱔科(Family Muraenidae),Moray Eels,Morays
琉球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琉球青蝶 Ideopsis similis Linnaeus, 1758 Ideopsis similis Linnaeus, 1758 琉球青蝶,又稱旖(ㄧˇ)蝶、擬旖蝶。 中型蝶種,前翅長約43mm,翅形近乎直角三角形,後翅扇形,翅色黑褐,從基部有四道青向外延伸,惟在中室內的青中斷為兩部分,此特徵可與姬小紋青蝶作為區分,另外一相似種,淡紋青蝶則可以前翅前緣基無細長青跟此種作為分別,中室外側有一「工」字紋。後翅扇形且腹面底色呈紅褐色,由基部向外延伸出七道青,其中中室基部往外生長之青呈倒V字形,外側散步不規格紋,外緣具雙列。雄蝶後翅背面內緣具絨毛狀性標,雌蝶則無此特徵...
點雀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sosteus oculatus (Winchell, 1864)
體呈火箭型;吻長;體背暗色,腹部灰白;體側佈滿點;體長可達1公尺,體重達80公斤。
原產地為從北美洲大湖到墨西哥灣。
棲息鹹淡水和淡水域的肉食性魚類,是現存的古生物,可在水中呼吸,亦可直接呼吸水面空氣。
食用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半錐魚目(Order Semionotiformes)
雀鱔科(Family Lepisosteidae),Gars
家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蚊類。為日本腦炎的傳播媒介。喜歡在稻田中產卵,夏季時大量繁殖。
Chilloscyllium indicum (Gmelin, 1789)
體形修長;吻端窄圓;體側具一隆脊。背鰭小而圓,小於腹鰭,且不具向後突出之後角;兩背鰭間距約略等於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兩倍;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厎末端之後;臀鰭前後長約與尾鰭下葉起點至上葉後緣缺刻之距離相等。體表具無數深棕色或淡黑色班點,底色為淡棕色。
本種出現於西太平洋之日本、韓國、菲律賓沿海,及印度洋北部海域。臺灣地區則於西南及東北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種類,但目前為止對牠的瞭解十分有限,只知其為近岸底棲性的種類;卵生,體長最大可成長至65公分。
本種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竹鯊科或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魚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ryle rudis
體長約25公分。喙黑色,長而尖細。頭頂黑色有白色點,羽毛延長形成冠羽;眉線白色,過眼線黑色,喉部白色,胸部底色白色,雄鳥有2條黑色橫帶,雌鳥有一條不連續的黑色橫帶。腹部白色,體側有黑色點;背上、尾羽和翼為黑白相間的紋。
共4亞種,分布於非洲及亞洲,包括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尼羅河流域,亞洲東部、南部及東南部。通常為留鳥,但各地族群數量有季節性的變化。
出現於湖泊、河流、有植被生長的河口、水庫、梯田、沼澤等環境,較少出現在水流湍急的溪流;出現海拔可達2,500公尺,但較偏好低海拔環境。喜歡鳴叫,最常聽到的是音調高的“kwik”聲,重複鳴叫的時間間隔固定。以魚、水生昆蟲為主食。覓食時須有一個水邊的棲息點,如樹枝、河堤、蘆葦、籬芭或是水邊的舟艇;善於滑翔,因此能夠在離陸地較遠的湖面或是海面地方覓食。夜晚時會聚集在一起過夜,數平方公尺的範圍內最多可達220隻。繁殖時常有其他雄鳥來當幫手,餵食繁殖者、幫忙挖巢洞並且攻擊靠近巢洞的動物;巢洞長1~2.5公尺,最內部的巢室約24公分寬,15公分高,約需花26天完成挖掘,每窩通常產卵5枚。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翠鳥科(Family Alcedin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