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乳白燈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43mm;觸角主色黑色而近端部1/3區段白色;雄蟲細短櫛齒狀而雌蟲絲狀;頭部粉膚色,頸片底色白色外框紅色,近背側具有明顯大黑圓,胸部中央縱向具有寬黑帶,兩側乳白色,肩片底色乳白色而中央具有大黑圓;腹部鮮橘紅色,第二至八節之各節基部具有橫向黑;前翅長而寬,頂角鈍,底色乳白色,各翅脈上覆黑色,此外具有交錯之明顯黑色寬黑帶紋;後翅底色乳黃褐色,端室黑色略呈半月形,亞外緣近臀角以及臀角端各具有一黑色塊。無外觀近似種,辨識容易。
錦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砂蛇是一種中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140公分,頭頸部有3條黑色橫帶,第一條在上吻經鼻孔到下吻;第二條在頭頸經眼睛之後分為2叉;第三條在後頭部呈倒V字型,並且其前端常與第二條橫帶相連接。身體則有著許多規則的菱形黑,其外緣和中間分別有著黃色細邊和橢圓形塊,花紋鮮明且極易辨認。高砂蛇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蛇類,於夏季產卵,每窩可產卵5到16枚。
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鳩、鳴鳩。禽鳥類。頸部後方有黑色的狀輪環,善於鳴叫。
裸胸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圓;上、下頜略呈鉤狀。尖牙;上、下頜齒單列,頜間齒單列,鋤骨齒在大型個體上由前向後由單列逐漸變為雙列。脊椎骨數139-143。本種體色由白、灰白至灰褐色;體表具許多圓黑點,點的直徑隨著魚體成長並不顯著地增大,而是點數量增加;頭部點密度較高,且常形成類似蜂巢狀的紋。點數量和點間隔有相當大的變異。
圓翅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蝶。軀體黑褐色,有白色點與線紋。雄蝶後緣向後突出呈圓弧狀,雌蝶後緣作直線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泛藍紫色金屬光澤。前翅外緣有白點列;亞外緣有淺藍色點列。翅端常有淺藍色紋;CuA2室中央有一桿狀紋,呈淺藍色、內有白紋。後翅外緣及亞外緣也有白點列、藍白紋列。雄蝶於後翅中室前側至翅基有一片淺灰色或灰白色特化鱗。翅腹面底色褐色,前、後翅外緣及亞外緣均有白點列;前翅CuA1室中央有一橢圓白。雄蝶於前翅後側具一片內側黃灰色而外側灰色之特化鱗。緣毛黑白相間。
長鰭真鯊或污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longimanus (poey, 1861)
大型鮫類,體形壯碩,可成長至3公尺以上。吻端寬圓;鼻孔間距為口前吻長之1~1.1倍;眼圓而小;前鼻瓣短,呈鈍角三角形;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3~14/13~15,14/14較常見;上頜齒頗寬,呈三角形,齒緣鋸齒狀,無小齒尖。背鰭間具隆脊,第一背鰭特大,外角圓而不似刀狀,起點位置在胸鰭後角稍前方,內緣長,約為基底長之1/2或略短;第二背鰭大且高,高度為全長之2.7~3.9%,內緣短,長度約為其高度之1.0~1.1倍,起點位置約與臀鰭起點相對或稍前;胸鰭大型而延長,外角寬圓,前緣長約為全長之19~29%;脊椎骨數228~244節,尾鰭前脊椎骨數123~131節。體背銅灰色,腹面白色,各鰭亦具白...
為泛世界性種類,廣泛出現於世界各大洋之溫帶及熱帶海域(南北緯40度間)。臺灣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外洋兼沿岸棲息的種類,適水溫18~28℃,喜好生活於水溫20℃以上之水域。生性活躍,但游泳速度並不快。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15尾,母體產仔的數目有隨體型增大而增加的情形。妊娠期約1年。主要以硬骨魚類為食,有時亦食用海鳥、海龜、軟體動物、甲殼類。最大可成長至350公分以上,一般體長均不及300公分,成熟體長約18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60~65公分。
可由延繩釣或拖網漁獲,是臺灣地區沿近海鯊漁業的主要漁獲對象,經濟價值高,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點真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真寄居蟹具有一純白色的觸角鞭,是其顯著特徵;體表呈亮紅色或橘棕色,並綴有許多框黑邊的白色點。左邊大螯明顯大於右螯,大螯與第二三對步足前三節的表面密佈長剛毛和棘刺,第二三對步足指節長於前節,左邊第三步足的前節寬。尾柄後葉中間有一短的凹隙,最末緣分佈有銳利的小刺。眼柄呈亮紅色至灰藍色,也綴有深色點。體表剛毛為深紅色,末端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上有花的馬。《樂府詩集.卷四七.清商曲辭四.明下童曲》:「陳孔驕赭白,陸郎乘騅。」唐.李商隱〈無題〉詩:「白道縈迴入暮霞,騅嘶斷七香車。」
紅蝽(2374-115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插
瑪拉巴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k and Schneider, 1801)
體長為體高之3.6倍,前鰓蓋後下角無膨大之棘齒。體淺褐色有五條微斜之暗色橫帶,近腹面則呈分叉狀,帶內並含白。全長可達1公尺。
自南日本以迄印度洋均有分布。
棲息於距河口不遠之礁石區,常藏於洞穴中,小魚常入侵河口域,也棲息於60公尺深處,以魚、蝦、蟹為食,多利用白天覓食。雌魚性熟於大約70公分左右,生殖季為8~10月間。
成熟雄魚體型較大,為可供養殖之魚種。食用。肉美。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