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斑瞻星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ranoscopus bicinc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體圓長;頭寬大,覆骨板;眼上位;口上位,口裂垂直;尾鰭截平;體背黑褐色;腹部銀白色;第一背鰭下方與第二背鰭第7~13軟條下方各具一大黑橫斑;第一背鰭黑色;胸鰭、腹鰭、臀鰭及尾鰭為黃褐色;體長可達15公分。
日本、中國、台灣、菲律賓、東南亞、印度。
棲息沙泥質海底,常躲藏於沙泥中只露出兩眼,攝食底棲小生物或碎屑。
以拖網漁獲,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瞻星魚科(Family Uranoscopidae)
|
斑狀安山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市售的麥飯石即為『斑狀安山岩』或『安山斑岩』,岩石表面散佈著有如米粒或花生大小之白色斜長石礦物,有如一團麥(米)飯而得名。一般人認為此類岩石經熱水換質或長時間的風化作用,質易變成疏鬆多孔性物質或形成具有強力吸附性的沸石類礦物,能水中吸附臭味、雜質並釋放出人體有用的微量元素等礦物質,具有改善水質的功效。
|
斑紋鷦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是台灣三種鷦鶯中體型最大者。雌雄鳥同型,但冬夏體色略有差異。非繁殖羽身體背面為黃褐色,除腰和尾上覆羽外,有許多黑色縱斑。翼覆羽褐色,飛羽外緣深栗褐色,尾羽栗褐色。顏面褐色,雜有赤褐色斑點,眉斑不明顯,眼周赤褐色。喉、胸黃褐色,散布不規則黑斑,腹中央白色。繁殖羽身體背面暗褐色,各羽有欖色羽緣,眼周黑褐色,腹面一致為淡黃褐色。其餘同非繁殖羽。喙在非繁殖期赤褐色,繁殖期黑色。跗蹠及趾肉色。
|
白秋沙(斑頭秋沙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rgus albellus
體長42公分。喙短,呈灰色,腳灰色;雄鳥繁殖羽全身大致為白色,帶有部分黑色斑紋,頭至頸部為白色,眼周圍具黑色斑紋,與周圍白色形成明顯對比;頭後方具有白色冠羽,冠羽下方為黑色;背部中央黑色,兩側白色;胸、脅、腹部皆為白色,但胸側具兩條黑色斜線;體側則有一水平黑色線斑;飛行時可見肩羽、初級飛羽、大覆羽、翼鏡皆為黑色,尾羽灰色。雌鳥額至後頸為紅褐色,眼下方至喙基部黑褐色,頰至頸側、喉部為白色,背部為暗褐色,胸、脅、腹部為灰色。雄鳥非繁殖羽與雌鳥相似,但眼下至喙基部的黑色部分較小。
共2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夏天於歐洲北方及西伯利亞的針葉林帶至西伯利亞太平洋沿岸繁殖;冬天則南遷至歐洲東部及南部、中國大陸東部、韓國、日本。
夏天棲息於林地及淡水湖泊;冬天則棲息於開闊水域之湖泊、河口環境。起飛前需要一段助跑的距離。以小魚為主要食物,會潛入水中覓食;夏天也會吃一些昆蟲。不常鳴叫,叫聲為低沉的“kurr-rick”聲。巢築於樹洞內。
鳥綱(Class Aves)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
斑砂海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砂海星Luidia maculata屬於砂海星科Luidiidae,腕數7~9隻,一般是8隻。體盤區極小,身體幾乎全被腕足佔據,R(輻長)/r(間輻長) = 20公分/2公分。小柱體密擠,體盤中央及腕中線的小柱體較小,略呈五角或多角形;而腕兩側的小柱體較大型,呈方形,且呈規則的縱向及橫向排列,在腕的基部多排成12~16行。小柱體中央有十多個顆粒體,周圍有20多個小短鈍棘,顆粒及短棘排列均非常平整。上緣板不清楚,上面覆滿與相鄰骨板很難區別的小柱體。下緣板很大,幾乎佔據腹面的大部份,每個下緣板上有3~5個橫臥的大棘及許多小棘。圍步帶板內側有2個扁溝棘,排列方向與步帶溝垂直,最內的...
|
斑長蠹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13 mm,約為體寬之3.3-4倍;體型呈長圓狀,身體兩側平行;體色黑,有些閃亮。頭部佈滿皺紋、喉部佈滿顆粒狀突起;背面觀之可見眼睛;觸角11節,末三節膨大。前胸背板略呈球狀,佈滿顆粒狀突起,間雜金黃色細毛,前緣部份的細毛較不濃密;前緣及側緣具齒狀突起,齒狀突起朝前緣中央逐漸膨大,前緣中央則具一對最大的突起;基部兩側呈略圓滑之尖角。翅鞘密佈點刻,間雜金黃色毛叢,毛叢於兩側翅鞘排列成三至四列;除毛叢外,翅鞘表面亦佈滿細毛。兩側翅鞘面近基部處,各有一小條縱長隆脊,其表面粗糙,具點刻。翅鞘末端形成弧狀下降,截面不明顯。
|
斑紋鍬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小型鍬形蟲,體色褐,成蟲外觀難以分辨雌雄,體長約5mm。大顎極短,體背不滿粗短毛叢,縱向排列成黑、黃褐色相間的斑紋。
|
太平洋金斑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型,季節體色相異,繁殖羽頭頂、後頸、背為黑色帶金色斑點,尾羽黑褐色有灰白色的橫帶,額部白色延伸經眉上、頸側、胸側到腹部形成醒目的白色曲線,白色下方的喉、胸、腹黑色。眼黑色,喙黑色,跗蹠與趾暗褐色。非繁殖羽的喉、前頸、胸、腹黃色。
|
星斑叉鼻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體頭部粗圓,尾柄側扁。體側下緣無縱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頜各有2個喙狀大牙板。吻短,圓鈍。眼中大,側上位。無鼻孔,兩側各具一個叉狀鼻突起。除吻端、鰓孔周圍與尾柄外,全身佈滿小棘。背鰭圓形至稍微尖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0-11;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10-11;無腹鰭;胸鰭寬短,後緣呈圓弧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背部淺褐色或灰褐色,腹部色淡;頭部、背部與體側具密佈黑色小點;背、臀及尾鰭亦具黑點,鰭基黑點大於鰭上黑點;胸鰭基上下方各有一黑斑。幼魚體褐色;體具小黑點,體側具許多平行之黑斜紋,愈往腹部斜紋愈寬。
|
蓋斑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略呈長卵形而側扁。頭部中大,吻短。口小,開於吻端上位;口斜裂;下頜突出;上下頜均有細小之頜齒。前鰓蓋骨下緣及下鰓蓋骨緣均具細小鋸齒。體被有中大型的櫛鱗;側線退化而不明顯。背鰭單一,具硬棘XII-XV,軟條6-8;臀鰭與背鰭同型,具硬棘XII-XX,軟條12-15;腹鰭胸位,第1鰭條延長為絲狀;尾鰭內凹,上下葉亦延長如絲,尤以雄魚為甚,上下葉可以交叉成剪刀狀,雌魚則否。體呈灰黃褐色,體側有10條藍綠色橫帶,橫帶之間為淺紅色;頭部自吻端經眼睛至鰓蓋,有一條藍黑色紋;鰓蓋後上方有一暗綠色圓斑,周圍為黃色或紅色邊。各鰭為黃交易色;腹鰭之絲狀軟條和尾鰭略帶紅色。雄魚體色較雌魚鮮艷。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