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0.2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觸目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周榮譽,澤遍衣食,永惟道廕,日月就遠,緬尋遺烈,觸目崩心。」(源) 02.《藝文類聚.卷五一.封部.親戚封》引南朝梁.任昉〈為武帝追封丞相長沙王詔〉:「今理運惟新,賢戚並建,感惟永遠,觸目崩心,可追封長沙郡王。」 參考詞語︰驚心駭矚注音︰ㄐ|ㄥ ㄒ|ㄣ ㄏㄞˋ ㄓㄨˇ漢語拼音︰jīng xīn hài zhǔ釋義︰猶「觸目驚心」。見「觸目驚心」條。 01.《宋書.卷五六.孔琳之列傳》:「然人情慎顯而輕昧,忽遠而驚近,是以盤盂有銘,書弦作佩,況在小人,尤其所惑,或目所不睹,則忽而不戒,日陳于前,則驚心駭矚。」 參考詞語︰觸面崩心注音︰ㄔㄨˋ ㄇ|ㄢˋ ㄅㄥ ㄒ|ㄣ漢語拼音︰chù mià...
瞠乎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模仿、跟上腳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看出是什麼緣故,因此就向孔子請教。而孔子也向顏淵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虛心的順應自然萬物之變化,遵循著既有的大自然規律的關係。後來「瞠乎其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落後很多,追趕不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餵飼動物。《莊子.田子方》:「百里奚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𡩋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
揮金如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二.符離之師》:「《何氏備史》云:張魏公素輕銳好名,士之稍有虛名者,無不牢籠。揮金如土,視官如等閑。」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在與孟達的信中環稱讚李嚴。但不久,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建議利用掌握朝政大權的便利,像曹操那樣進封王,接受「九錫」,這樣他也能撈到若干好處。諸葛亮對此非常生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一通。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調動未成。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也就妥協了;建興七年,陳震在出使東吳前,專門找諸葛亮匯報李嚴的巧詐問題,特別談到李嚴早年在家鄉為官時的一些劣跡,但沒引起諸葛亮的足夠重視。建興八年(230),曹軍欲三路攻...
汗馬功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而私人眾矣。夫明王治國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務而趨末作。今世近習之請行,則官可買;官可買,則商工不卑也矣。姦財貨賈得用於市,則商人不少矣。聚歛倍農,而致尊過耕戰之士,則耿介之士寡,而高價之民多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楚策一》。 (2) 為:音ㄨㄟˊ,使。 (3) 誅:懲罰、殺戮。 (4) 私家:營私以利于家。〔參考資料〕 《戰國策.楚策一》秦西有巴蜀,方船積粟,起於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餘里。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糧,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里數雖多,不費馬汗之勞,不至十日而距扞關。
發聾振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聵,天生耳聾。發聾振聵指聲音大得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以言論喚醒糊塗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黃滋傳》:「雖頑愚沉溺之久,自足以發聾振聵。」也作「振聾發聵」。
暢所欲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黃庭堅〈與王周彥長書〉(據《豫章先生遺文.卷三》引)七月戊辰某敬報周彥賢良足下:成都呂元鈞,某之故人也。解梓州而遇諸途,能道榮川土地風氣之常。嘗問之曰:「亦有人焉?」元鈞曰:「里人王周彥者,讀書好學而有高行。……」其地與蠻夷唇齒,其俗以奔薄相尚,尊祿而貴衣冠,乃有周彥者,其古人之流乎!豈不卓然獨立於一世哉?……周彥1>其稽2>孔、孟之學3>而學其文,則文質彬彬4>,誠乎自得於天者矣!異日,將以我為知言也。紙窮不能盡所欲言,惟高明裁5>。 〔注解〕 (1) 周彥:王周彥,宋朝人,與黃庭堅相善,生卒年不詳。 (2) 稽:音ㄐ|,考證、考核、查考。 (3) 孔、孟之學:以孔子、孟子為代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水去汙。如:「洗衣」、「洗澡」、「洗頭」、「洗碗」。
去除。如:「洗雪」、「洗罪」、「洗刷冤屈」。
空空的。如:「家貧如洗」、「囊空如洗」。
改過向善的。如:「洗心革面」。
可供洗淨的器皿。如:「筆洗」。
將拍攝好的底片顯影定影。如:「洗照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封建制度裡,公、侯、伯、子、男等位的第三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