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3.12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是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察錯誤而加以校正。《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蓺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也作「諟正」。
摩頂至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摩頂放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後來《孟子》原文中的「摩頂放踵」,就用來比喻捨己救世,不辭勞苦。
憤世疾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憤世嫉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憤世嫉俗」原作「憤世嫉邪」。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朝河陽人。尊崇儒術,排斥佛老,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個性耿直,直言極諫,因而一再的被貶官,但不論治理那個地方,總是留下很好的治績,深受百姓愛戴。在宦海上的浮沈,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常讓他有志不得伸,因此藉著文字,把志向和生命發揮到極致,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
五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五百家稱為「五族」。《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
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溶鞶來不及看。形容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後漢書.卷六四.延篤傳》:「百家眾氏,投閒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渙爛兮其溢目也。」《文選.左思.吳都賦》:「窺東山之府,則瓌寶溢目;觀海陵之倉,則紅粟流衍。」
聲色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融會古今,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教授,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為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律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
百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今朝鮮半島西南部。相傳是東漢末年扶餘王尉仇臺的後代,因以百家濟海立國,故稱為「百濟」。晉時盡據馬韓地,吞併諸國,屢與高麗、新羅作戰。隋末唐初頻頻遣使來華。後因頻侵新羅欲斷其通華之路,而為唐高宗所滅。見《舊唐書.卷一九九.東夷傳.百濟傳》。
應答如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答問題迅捷流利,如同聲音的回響。比喻才識豐富,思想敏捷。《梁書.卷三○.徐摛傳》:「因問五經大義,次問歷代史及百家雜說,末論釋教。摛商較縱橫,應答如響。」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四.賈縣丞》:「唐具述英華之故,李應答如響。」也作「應接如響」。
異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同的學說、主張。《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繆,壹異說云。」
孫星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818年)卒。 事蹟 初以文學著稱,與洪亮吉、黃景仁齊名,後專事經史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兼及諸子百家,工於篆隸。對經學、史學、金石碑版、天文、地理諸領域皆造詣頗深。曾主持詁經精舍、鐘山書院講習。 著作 著有《平津館讀碑記》、《平津館叢書》、《孫淵如全集》、《孔子集語》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