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2.11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1>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咸貴重。覽其舉措,2>其規矩3>,招禍取咎4>,無不自己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追蹤、探究。 (3) 規距:指行為法度、標準。 (4) 招禍取咎:招來災禍。〔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花月痕》第二一回棲霞居士評:「生出悽惻,回應上文,一段吟詠,結出正竟,而上文許多如火如荼文忽然煙然銷滅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蹤」。《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漢書.卷五九.張湯傳》:「上問:『變事從安起?』湯陽驚曰:『此殆文故人怨之。』」
門可羅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汲鄭列傳》中敘述的是漢初汲黯、鄭二人事。汲黯在景帝時任太子洗馬,武帝時出任東海太守,後又被召為主爵都尉;鄭當時則是先任太子舍人,後遷為大農令。兩人在當時都是位居高官,受到眾人敬畏,每日上門巴結逢迎的人不計其數。但由於他們剛正不阿的個性不適官場,後俱丟官失勢,連生活都陷入困境,在此之際,往日川流不息的賓客也就消失無蹤了。同樣的,歷史上有位翟公,他是漢文帝時的大臣,曾經任職廷尉,為九卿之一,位高權重。在他任官期間,每天家中賓客亦是絡繹不絕,把大門擠得水洩不通。但當他失去官職後,就不再有人造訪,門外冷冷清清,空曠得似乎可以張開用來捕捉鳥雀的大網。後來,他又官復原職,昔日的賓客又再度登門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字的偏旁。《水滸傳》第二回:「後來發,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優柔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柔寡斷」原作「柔茹寡斷」,典源出自《韓非子.亡徵》。〈亡徵〉篇,顧名思義就是滅亡的徵象,韓非在這篇中所論述的是國家將要滅亡的徵兆和象,他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深入考察,從中識別徵兆,分析導致亡國的原因,多達四十餘條,這是他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之感人無窮,而情之好惡無節,故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惡止步,滅影即陰。形情絕於所託,萬感無累乎心,心靜則樂非外唱,樂足則欲無所淫。唯味作戒,其道彌深。」賓曰:「唯唯,敬承德音。」 〔注解〕 (1) 區區:微小。 (2) 檢情:約束欲望。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版,墨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張懷瓘《書斷.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筆力遒勁。後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精到生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六.晉唐小楷真蹟》:「韓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為右軍真。絹素稍黯,字亦慘淡。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虛也。」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總要,取成事之,跪坐而言之,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 02.《淮南子.本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參考詞語︰殊路同歸注音︰ㄕㄨ ㄌㄨˋ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shū lù tóng guī釋義︰即「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史記.卷二三.禮書》:「蓋受命而王,各有所由興,殊路而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 02.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對冊,殊路同歸,指在崇禮義,退財利,復往古之道,匡當世之失,莫不云太平。」 參考詞語︰同歸殊途注音︰ㄊㄨㄥˊ ㄍㄨㄟ ...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而唐、滹沱、白溝三河上源堤岸率皆低薄,遇雨輒潰。官吏東西決放,以鄰為壑。宜求故,隨宜濬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