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0.03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足、形影。同「蹤」。唐.李白〈估客行〉:「譬如雲中鳥,一去無縱。」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梁章鉅《浪叢談.卷六.姚明山之誣》:「古近名士褒貶人物,筆之於書,彼此傳聞失實,使正人被誣,不勝枚舉。然無關大節猶可也,若妄肆譏評,則大為不可。」
為虎作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化記》(據《太平廣記.卷四三三.潯陽獵人》引)潯陽有一獵人常取虎為業。於徑施弩弓焉,每日視之,見虎而箭已發,未曾得虎。舊說云:「人為虎所食,即作倀鬼之事。」即于其側樹下密伺。二更後,見一小鬼青衣,髡髮齊眉,蹩躠而來弓所,撥箭發而去。後食頃,有一虎來履弓而過,既知之,更攜一隻箭而去,復如前狀。此人速下樹,再架箭,而登樹覘之。少頃虎至,履弓箭發,其虎貫脅而死。其倀鬼良久卻回,見虎死,遂鼓舞而去也。■唐.戴孚《廣異記》(據《太平廣記.卷四二八.宣州兒》引)天寶末,宣州有小兒,其居近山。每至夜,恆見一鬼引虎逐己,如是已十數度。小兒謂父母云:「鬼引虎來則必死。世人云:『為虎所食,其鬼為倀。』我死,為...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情猨意馬注音︰ㄑ|ㄥˊ ㄩㄢˊ |ˋ ㄇㄚˇ漢語拼音︰qíng yuán yì mǎ釋義︰猶「心猿意馬」。見「心猿意馬」條。 01.唐.釋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今願託慮禪門,澄心定水,制情猨(猿)之逸躁,縶意馬之奔馳,若不歛山中,不可成就。」 參考詞語︰心猨意馬注音︰ㄒ|ㄣ ㄩㄢˊ |ˋ ㄇㄚˇ漢語拼音︰xīn yuán yì mǎ釋義︰即「心猿意馬」。見「心猿意馬」條。 01.宋.釋道潛〈贈賢上人〉詩:「心猨(猿)意馬就羈束,肯逐萬境爭馳驅。回看舊事真一夢,清渭濁涇良自殊。」 參考詞語︰意馬心猿注音︰|ˋ ㄇㄚˇ ㄒ|ㄣ ㄩㄢˊ漢語拼音︰yì mǎ xīn yu...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歧路燈》第一○一回:「譚紹聞道:『什麼古?』婁樸道:『學步橋。』盛希瑗道:『是邯鄲學步,失其故步麼?』」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 (2) 湯:熱水、開水。〔參考資料〕 《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人性有畏其景而惡其者,卻背而走,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陰而止,景滅絕。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猶抱薪而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百發百中。楊葉之大,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然其所止,乃百步之內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甩動、抖動。如:「拂袖而去」。《西遊記》第七一回:「那菩薩將柳枝連拂幾點甘露,霎時間,煙火俱無,黃沙絕。」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宋神宗時,蘇軾曾被貶官,降為黃州團練副使。當時黃州附近有一處名叫赤鼻磯的名勝,也叫赤壁,因為與三國時吳、魏交戰的「赤壁之戰」古戰場同名,所以赤鼻磯成為後人遊覽憑弔的地方。蘇軾來到黃州,也常到此處勝遊賞,並曾以此地為名,撰成前後〈赤壁賦〉兩篇。在前〈赤壁賦〉文中,蘇軾藉與賓客泛舟其上時,抒發萬物興衰、人事變遷的感嘆。文中提到因遊赤壁,而懷想起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周瑜當時的英姿,戰船相接千里,旌旗飄揚遮空的壯觀景色,如今卻什麼都不剩,豈不是讓人無限感慨?何況我們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學漁夫、樵夫般的過日子,以魚、蝦、麋鹿為友,駕著小船,舉酒相敬。人生就像寄居在天地間的蜉蝣,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強制、強迫。《隋書.卷二四.食貨志》:「開皇三年,……,又於河西勒百姓立堡,營田積穀。」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只為那舉債文書,我畫的有親筆,因此上被強勒為妻室。」
南轅北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轅,大車前部套在牲口左右兩邊的木頭,用以拖車。轍,車輛駛過留下的痕。「南轅北轍」指本要向南,但卻駕車往北行,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比喻行動和想要達到的目的相反。典出《戰國策.魏策四》。後亦用「南轅北轍」比喻二者彼此背道而馳,或比喻遙隔兩地。 △「背道而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