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雨順風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調雨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風調雨順」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這個成語可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典源出自《六韜》。《六韜》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韜、武韜為政治的戰略,後四篇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則是軍事的戰略。《舊唐書》有一段《六韜》佚文記載:武王伐紂,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馬車,後面跟著二人騎馬,到營帳前求見武王。武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太公姜尚,太公說:「他們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
|
蠡測管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說齊,下七十餘城。及韓信襲齊,齊以為受騙,遂烹食其。食其,音|ˋ ㄐ|。
(6) 齊: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傳至戰國時,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7) 以筦闚天:透過管子看天。筦,音ㄍㄨㄢˇ,同「管」。闚,同「窺」。
(8) 以蠡測海:用水瓢測量海。蠡,音ㄌ|ˊ,用瓠瓜做成的水瓢。
(9) 以莛撞鐘:用草莖去敲鐘。莛,音ㄊ|ㄥˊ,草莖。
|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他們認為應該擺脫這些繁瑣的知識,將一切的法則與行為視為心性的呈現。朱熹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權書〉一文中說到:認為一個學者必須先有紮實的學術基礎後,才能夠舉出一例就通曉其他各事,並且將所學到的知識加以融合、貫穿,最後獲得全面的領會。如果沒有打好學問的基礎,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通常都會流於空想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
舞弄文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知摘錄漂亮詞句,而不深入研究,思想陳腐不合時宜的儒生,是無法振興國家成就事業的。況且古時候的伊尹、姜子牙等人,都有匡扶天下的才能,也沒聽說他們一生中研究過什麼經文典籍,難道也要他們效法那些書生志得意滿於筆硯之間,評論是非長短,賣弄筆墨文辭?嚴畯聽得無言以對。這裡的「舞文弄墨」就是用來比喻賣弄筆墨文辭。
|
兩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周武王六個聖主。
(3) 稷:后稷,周朝的先祖,生卒年不詳。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4) 契: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生卒年不詳,堯時為司徒,封於商。音ㄒ|ㄝˋ。
(5) 皋陶:音ㄍㄠ |ㄠˊ,生卒年不詳。相傳為舜之臣,掌刑獄之事。
(6) 伊尹:名摯,生卒年不詳,商初賢相。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
(7) 呂望:指周初賢臣呂尚,字子牙,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
|
膽大如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極有膽量。《藝文類聚.卷一七.人部一.膽》:「《世語》曰:『姜維死時見剖,膽大如斗。』」《孤本元明雜劇.單刀會.第二折》:「有一個趙子龍膽大如斗。」
|
桑中之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鄘風.桑中》:「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比喻男女祕密的幽會。《金瓶梅》第二九回:「只是多了眼光如醉,主桑中之約,眉靨漸生,月下之期難定。」《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如望為桑中之約,所不能也。」
|
勢如劈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見「迎刃而解」。
(13) 指授:指點傳授。
(14) 徑造:直接進攻。徑,通「逕」,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約當今南京市附近,三國吳孫權於漢獻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為建業。西晉統一後,則又恢復以秣陵為名。
(16) 束手:無計可施,無法抵抗。
(17) 謝:賠罪、認錯。
|
呂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也稱為「呂望」、「姜尚」。
|
楊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 評價楊萬里的「誠齋體」在南宋詩壇可謂聲譽崇隆,當世如項安世、陸游、姜特立等人皆曾指出當時「誠齋詩律」的風行,足證楊萬里在南宋中興詩壇幾乎居於宗主地位。稍後的嚴羽在《滄浪詩話》則立「楊誠齋體」,為的是標舉楊萬里「已而盡棄諸家之體,而別出機杼」的成就。但詩學史對「誠齋體」的評價到了南宋後卻不再令譽天下,有清一代對「誠齋體」的看法大多惡其粗豪鄙俚,少數如《宋詩鈔》能將「誠齋體」還原到歷史語境中,突顯誠齋體能在江西流風之中有所創發,較後期則或如紀昀推重楊萬里「才思健拔」的描寫技巧,但對「誠齋體」...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