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3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跳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腕釧,手鐲。魏.繁〈定情〉詩:「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也作「條脫」。
立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評、觀察或研究某問題時所處的地位和所保持的態度。如:「站在教育的立場,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
大智如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蘇軾亦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實為歐陽修的後輩,甫入京時,因受到歐陽修的大力提攜,所以對他一直非常的服。〈賀歐陽少師致仕啟〉為歐陽修辭官獲准後,蘇軾寫給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稱頌他的勇氣與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這句話,意思是:真正靈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來似乎笨拙。蘇軾的這兩句話明顯脫胎於此,意指真正有勇氣的人,反而不會去彰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會去賣弄他的聰明。後來「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表示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出現「大智若愚」的書證如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千里赤注音︰ㄑ|ㄢ ㄌ|ˇ ㄔˋ漢語拼音︰qiān lǐ chì釋義︰猶「赤地千里」。見「赤地千里」條。 01.宋.蘇舜〈吳越大旱〉詩:「吳越龍蛇年,大旱千里赤……炎暑發厲氣,死者道路積。」
文不對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人宣鼎所著《夜雨秋燈錄》,雜記所見聞之事,多寓勸懲之意。〈科場〉一篇寫:浙之檇(ㄗㄨㄟˋ)李人吳生一連兩次夢見祖先要他參加科考,並且洩露考題,指出同宗的吳蘭陔先生曾以這次的考題〈鄉人皆好之〉作過文章。於是吳生去闈場中找到他,經過再三懇求取得文章。不久,吳蘭陔也在闈場探視吳生,看見吳生正在寫試卷,很驚訝的問:「試題還沒出來,為什麼你就在寫了?」吳生回答:「我讀先生的文章後,心中割捨不下,謄寫在試卷上,以表示對你的佩,即使文章內容和題目的意思不符合,不過被摒棄而已,我也心甘情願。」「文不對題」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文章內容和題目不符合。後也用來指話語與話題不符。
不可救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重無藥可醫治。比喻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詩經.大雅.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宋史.卷二三.宗本紀.贊曰》:「惜其亂勢已成,不可救藥,君臣相視,又不能同力協謀,以濟斯難。」也作「無可救藥」、「無藥可救」。
堂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學養高深的境界。晉.棗腆〈答石崇〉詩:「窺睹堂奧,蹈明規。」《景德傳燈錄.卷一一.袁州仰山慧寂禪師》:「初謁耽源,已悟玄旨,後參溈山,遂登堂奧。」
支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頂住,使物體不倒塌。宋.蘇舜〈遊山〉詩:「竹木互支撐,小閣架險梯。」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格參加殿試。殿試又稱「廷試」於四月二十二日舉行。殿試錄取後稱為「進士」。依成績前十名進呈皇帝御覽,定名次。進士分為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又稱傳臚),其他七名列入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考生是不論年齡,全都以「童生」稱之。但分「已冠」(十六歲以上)、「未冠」(十五歲以下)兩個層級出題。 科舉的出題全部皆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從南宋開始被稱為“四書”,是科舉考試的依據。 漢武帝時設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也意味著經學的...
國語實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士接任,民國90年8月簡校長榮退,由陳綠萍女士接任本校,96年8月陳校長榮退,民國96年8月由張永先生接任本校至今。三、 學校校舍發展概況本校校地16,348平方公尺,現今共有同心樓、同德樓、實踐樓、勤學樓四棟樓房。計普通教室64間,專科教室及辦公室共43間,運動場2處,活動中心1間。本校於民國35年5月3日成立之初,暫借福星國民學校教室上課,8月1日遷至現址(南海路58 號),當時有教室10間, 9個班級,學生300餘人。民國36年至45年間共興建木造教室9間,磚造教室2間,廁所3間,飯廳、浴室各1間。民國37年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