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5.00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流離顛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沛流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顛沛流離」係由「顛沛」及「流離」二語組合而成。 「顛沛」出自《論語.里仁》,內容記錄孔子說過的一段話,他主張人們應該用正當的方法去取得富、貴,遠離貧、賤。君子如果失去仁德,還能被稱為是君子嗎?一個真正的君子無論是在倉卒之間,或是在世道衰亂、人事挫折的環境中,都會守住仁德,不會做出違背仁德的事情。 「流離」則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低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末年又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一時間天下動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王莽認為田地會沒水灌溉,作物遇上霜害和蝗災,導致連年災荒,加上...
朱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位常以小說和政治、文化論述尖峰對話的作家李昂一樣,朱天心1980年代末期以來的小說往往招惹爭議,但無論就題材或技巧而言,朱天心的小說都進一步開展了台灣女性小說的空間。她的重要作品有《我記得……》、《古都》、《漫遊者》等。 著作《方舟上的日子》,短篇小說集(言心1977版,時報1979版,三三1988版,遠流1991版,聯合文學2001版)《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長篇散文(長河1977版,三三1981版,遠流1989版,聯合文學2001版)《昨日當我年輕時》短篇小說集(三三1981版,遠流1992版,聯合文學2001...
兩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為難,無論如何做均無法圓滿。《儒林外史》第一回:「這個果然也是兩難。若要去時,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親家又難回話。」《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想幫百姓,上司面前又難交代,事處兩難,如何是好?」
不守婦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認為婦女未遵守應有的行止、品德。如:「無論古今中外,女子不守婦道,男人始亂終棄,都會引來輿論的嚴厲撻伐。」
好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願認輸、示弱。[例]他是一個好強的人,無論什麼困難,都會想盡辦法去克服。
沙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尼采名言可以視作沙特哲學的一基本前提。  「人」的問題是沙特哲學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以往的哲學,無論是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忘記了人的存在與本質,而把人作為附屬品。所以應該拋棄這樣的哲學,用存在哲學取而代之。  沙特的思想中,人沒有一種基本或客觀的本性,人就是他要成為的那種存在;首先是一種計劃存在先於本質,人並不以抽象方式存在,而是相對於各種狀態中,表現出一種二元體的方式存在。 「存在先於本質」:沙特認為人與物是不同的,物的本質是先天決定的,而人則是先有自身的存在,然後通過自為,也即通過意識...
國立基隆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欲敏於行而恥言過其行,一勤天下無難事,必精進有成。毅是堅毅。志決而不搖奪,堅持到底,擇善固執,無論如何困難,絕不放鬆、絕不放棄、絕不中止,不斷修習,力行貫徹。 校徽校徽採圓之架構,圓代表融和、誠信、師生感情圓融、待人接物誠信。圓刻以齒輪代表工科,而中央古錢幣之符號表商科,貨幣代表流通,輪機代表不停轉動,亦即不斷進取之義。十二齒輪引諭國徽十二光芒以表國立,強調國立基隆商工職業學校固有的本質精神。 教學單位觀光事業科烘培食品科商業經營科輪機科資訊科航海科綜合職能科漁業科水產養殖科食品科 沿革本校創設於民國二十五年,原為...
下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情的繼起部分或結果。[例]他無論做什麼事,一開始總是興致勃勃,可是不久就沒有下文了。
一板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板」,後面三拍各敲一記鼓,則稱為「眼」。「一板一眼」以二拍為一小節,第一拍敲板,第二拍敲鼓。所以無論「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都有節拍清楚的意思,可用來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如清代吳趼人的《糊塗世界》卷六:「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晚清的環境,人人講關係,走門路,如果孔子再世,還用他那一套仁義道德,一板一眼地只會讀書,終究也只能當一個書呆子而已。在今天的用法上,「一板一眼」較為常用。如:「他這個人做事向來一板一眼的,你擔任祕書,千萬馬虎不得。」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點道安的思想立足點,完全是佛教式的,也就是宗教的,並非純玄學。雖然他有一套類似清談玄理的佛學理論(本無論),但與佛教清談家絕對不同。他不以逞玄談、或博取上留社會之清譽為己足。而係以其理論,作為信仰的心理基礎。 評價道安對佛教的傳布、教團內部制度的確立、譯事的提倡、佛典的整理、佛學思想的集大成等,任舉一項,都足以使他名垂史籍。這種功積,在我國佛教史上無人可以比擬。 註明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www.greatchinese.com/buddha/buddha066.htm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