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佾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是古代用於重要祭禮中的合舞,舞者右手持羽毛,左手持籥,依受獻者的社會階級不同而有二佾、四佾、六佾、八佾等陣容的差別,以八佾舞最為隆重。
|
薩滿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蒙古等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和滿 ── 通古斯語民族,共同信仰的原始薩滿教的祭祀舞蹈。流傳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遼寧省,蒙古、達幹爾、鄂溫克、鄂倫春、滿族等的聚居地。「薩滿」為滿 ── 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癲狂者,即巫的稱謂。蒙古族的薩滿為男性巫覡。各家在舉行奠祭祖先、驅邪去病、祈求豐收等祭祀儀式和活動時,都要請神靈的仲介:薩滿,來家中做法事。屆時,薩滿戴有鷹飾的頭冠、著五彩飄帶裙、腰繫銅牌、手持可召喚神靈的法鼓:羊皮單鼓,在邊念咒語、擊鼓旋轉邊飲酒至神靈附體後,便開始在瘋癲狀態下作舞。由於蒙古族自古對鷹、熊、鹿、蜜蜂等動物,以及大樹等多種植物,有多神崇拜的習俗,並以此為民族圖...
|
京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日本《上方舞》之一種〔見上方舞〕,指京都的上方舞。原指京都之Shinotsuka流派、「吉村流」〔Yoshimura Ryu
郡司正勝編《日本舞踊辭典》1977。
|
萬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中國古代樂舞之一。該舞名出現於商朝(約西元前16世紀∼西元前11世紀)及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之文獻。其舞蹈形態,有不同的說法。一、認為《萬舞》是一種武舞,如《干舞》;二、認為《萬舞》是手持羽籥的文舞與武舞統合的名詞。
《左傳》、《墨子.非樂》、《詩經》。
|
黎高冬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一種活潑的法國鄉村舞蹈,大約在1670年左右流行於法國路易十四的宮廷中,後來漸漸傳至歐州,尤其是英國和德國的宮廷都非常喜歡這種舞蹈。音樂的節奏為複拍子,開始於後半拍音符、弱起拍,樂句長度4∼8小節。雖然它的樂曲形式和布瑞舞曲(Bourrée)相似,但黎高冬舞曲的旋律跳動性較大、速度也較快。樂曲分兩段式重複,有時可以再接另一首黎高冬舞,形成兩段再重複。《黎高冬舞》的舞步包括崁步(pas de bourrée)、反拍子舞步(contretemps)、滑步(glissade)、投跳(jeté)和西頌步(sissonne)。兩人對舞時,一人從右腳、一人從左腳開始進行前述的舞步組合。許多《黎高冬...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 Y.Lodon, 1998.
|
龍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中國傳統舞蹈。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作龍求雨的記載,其中有一片將十五人與龍連在一起的卜辭稱:「十人又五□□龍□,又雨」(見《殷契佚存》),令人聯想一列執龍形的隊伍,於田間舞動求雨的情景。《春秋繁露》已有天旱求雨的明確記載。在不同的時間季節,用不同身份人數的人,舞顏色與長短各異之龍。如春旱求雨,在甲乙日由小童八人服青衣舞八丈青的大蒼(青)龍;夏求雨,在丙丁日由壯者七人服赤衣舞七丈長的大赤龍;冬天禱於名山,在壬癸日由老者六人服黑衣舞六丈長的大黑龍,還有季夏禱山陵舞五丈長的大黃龍,秋天舞九丈長的大白龍等。漢代百戲中也有「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的魚龍漫衍之戲。其後在唐、宋、元...
|
古巴社交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古巴社交舞蹈是哈瓦納(Havana)市議會在其年度倫巴(Rumba)大賽時構想出來的。哈瓦納的舞蹈廣場數量不多且規模較小,而且舞蹈的舞風少有恬靜的。《倫巴》又被稱為《桑》〔見son〕,從它的曲速主要可區分為二:其一是Son-Danzon,它與波雷若舞曲(Bolero-on)同屬於慢曲速;其二是《瓜拉恰》(Guaracha)則較為輕快。通常所謂的《倫巴》,僅針對表演的舞型而言,事實上古巴人擁有自己的風格,並不同於美國或西班牙的倫巴,他們使用Sistema Cubano,在跳舞時會擺脫節奏,落在拍子和拍子之外,這樣的舞蹈形式充滿活力,而又不會與《捷舞》(Jive)重複。至於狐步(Fox...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鶴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名樂師師曠彈琴,玄鶴聽到而舒翼起舞。見《韓非子.十過》。後用以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
舞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的技藝。如:「她曾下功夫苦練多年,所以舞藝高超。」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