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0.0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353 收藏人次:0
名。中國古代樂之一。該名出現於商朝(約西元前16世紀∼西元前11世紀)及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之文獻。其蹈形態,有不同的說法。一、認為《萬》是一種武,如《干》;二、認為《萬》是手持羽籥的文與武統合的名詞。
《左傳》、《墨子.非樂》、《詩經》。
蹈女神     
瀏覽人次:353 收藏人次:0
女神名。特西珂麗即蹈女神,為古希臘九大繆思(Muses)中之一位,掌管蹈與戲劇合唱隊(Chorus),後又增加抒情詩一項,其造型為坐姿,手持弦琴。此九位女神傳統上被認為是古希臘文化與知識的掌管者。
顏元叔主編《西洋文學辭典》民國八十年。
    
瀏覽人次:352 收藏人次:0
蹈的技藝。如:「她曾下功夫苦練多年,所以藝高超。」
蹈與科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蹈創作過程是與科技結合之藝術作品。二十世紀90年代起諸多蹈學者、蹈創作者應用電腦軟體,自由發揮個人創意,延伸表現空間,在電腦上完成蹈作品,或者與電腦所設計之人形動作同時呈現在銀幕及台。曾瑞媛(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蹈系副教授)自美進修返台後大力提倡蹈結合科技之工作。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於2000年邀請美籍專家史密斯教授(A. Willan Smith)來台主持「蹈創作電腦應用專業研習營」。受課學員多為大專學校蹈教授,結業後彼等連續發表作品。除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外,並巡迴各大專及蹈專業學校座談蹈與科技創作理念及分析作品。三年來所提出之電腦作品有劉鳳學創作品《童瞳》...
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檔案、新古典團表演節目單。
奎卡     
瀏覽人次:351 收藏人次:0
拉丁美洲的曲與蹈,在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智利等國非常風行,奎卡曲為輕快的3/4拍,或3/4拍與6/8拍輪替,發源自智利的《桑馬古威卡》〔見Zamacueca〕。在玻利維亞跳《奎卡》,音樂通常用小調,這和智利地區的蹈都是大調有所區別,有時候又被稱為Chilena。《奎卡》為一種賣弄風情的蹈,者成雙成對,彼此面對面,用很多揮手帕的動作,在玻利維亞,這支十分受歡迎。在阿根廷,這種蹈的音樂偶爾會有切分音;而北阿根廷有一種6/8拍叫《桑巴》(Zamba)的蹈,則是從智利的《桑馬古威卡》發展出來的。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350 收藏人次:0
名。中國傳統蹈。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作龍求雨的記載,其中有一片將十五人與龍連在一起的卜辭稱:「十人又五□□龍□,又雨」(見《殷契佚存》),令人聯想一列執龍形的隊伍,於田間動求雨的情景。《春秋繁露》已有天旱求雨的明確記載。在不同的時間季節,用不同身份人數的人,顏色與長短各異之龍。如春旱求雨,在甲乙日由小童八人服青衣八丈青的大蒼(青)龍;夏求雨,在丙丁日由壯者七人服赤衣七丈長的大赤龍;冬天禱於名山,在壬癸日由老者六人服黑衣六丈長的大黑龍,還有季夏禱山陵五丈長的大黃龍,秋天九丈長的大白龍等。漢代百戲中也有「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的魚龍漫衍之戲。其後在唐、宋、元...
迎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新不列顛島(New Britain),作為向賓客致敬所表演的動作蹈。此類蹈屬於一特殊村落,它擁有此的「所有權」,並能將之賣出或出租。當賣出一種蹈,購買者即被教導如何表演,這段時間,他們極受尊重和關照。最後舉行盛大的慶祝會,充滿歡樂,並由村落酋長贈送禮物給表演者。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書名。這是一部由蹈家劉鳳學蹈創作、製作演出及策劃記錄《大漠孤煙直》的實錄。其目的在於將視覺的蹈轉化為一種可書寫、可閱讀、可供研究分析,能夠精確而完整的呈現出蹈本體的蹈文本。該書共分四卷,第一、二、三卷主要內容是以魯道夫.拉邦(Rudolf Laban, 1879-1958)的動作譜(Labanotaion),書寫《大漠孤煙直》蹈動作:包括動作時值(Duration)、動作水平、者與者之關係、者與道具之關係、者進行方向與空間的相關性。書中同時收錄的台平面圖、台道具圖、供者攀登的渾天儀柱製作說明、燈光設計圖、服裝設計圖、設計者及演出者簡介,均係2000年5月13日在台北市...
劉鳳學《大漠孤煙直 ── 劉鳳學作品第115號蹈交響詩》2003、《大紀元日報》2003.12.10。
弄法     
瀏覽人次:345 收藏人次:0
即「文弄法」。見「文弄法」條。01.《朱子語類.卷八三.春秋.綱領》:「聖人作《春秋》,正欲褒善貶惡,示萬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說以誅人,未幾又用此說以賞人,使天下後世皆求之而莫識其意,是乃後世弄法文之吏之所為也,曾謂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乎!」02.明.劉基〈官箴中〉:「秦廢聖制代德以徂,刀筆之權始歸吏胥,弄法文,聾痴瞽愚,流波至今。」
    
瀏覽人次:345 收藏人次:0
古代名樂師師曠彈琴,玄鶴聽到而舒翼起。見《韓非子.十過》。後用以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